第52章 新军新衣服新办法!(1/2)
苏广这边给马家堡子村和李家乡没有田地的村民分了田地。
又在李家乡招募了一百士卒,手底下的士卒来到了二百人。
此时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多日,来到了十二月初,辽东的天气越来越寒冷了。
苏广将麾下的二百士卒都叫到了乡中的小校场上。
太史慈和苏广一起站在了小校场的点将台上。
在小校场的点将台上,放着崭新的军服。
这些军服都是马大带着马家堡子村和李家乡的妇人们赶制出来的。
虽然已是初冬,但是马大还是忙活的满头大汗的来到点将台上朝着苏广笑着说道。
“主公,我们这边都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发放军服了!”
“嗯!那就开始吧!”
伴随着苏广的命令,他麾下的士卒开始按照各自的建制上台领取军服。
按照此时大汉的军队设置,每五个人有一个伍长;两个伍为什,每十个人有一个什长;五什为队,每五十个人有一个队率;两个队为一屯,每一百人有一个屯长;两个屯为一个曲,每两百人有一个军侯;两个曲成一部,每四百人有一个军司马。通常每五个部为一个营,即为一独立的作战单位,通常统军者乃将军或是校尉。
此时苏广麾下已是有了二百士卒,按照大汉军制苏广已是可以称作曲军侯了。
自苏广之下,由太史慈和孔祥分别成为两个屯的屯长。
屯长之下又有马虎、苏义和两个李家乡提拔上来的士卒做了队率。
其余各什长、伍长则还空着,因为时间太短,苏广还没有考察出适合的士卒。
苏广站在台上,亲手将每一件军服发到了麾下士卒的手上。
这些士卒领取完军服,都喜气洋洋的回到校场中,互相拿着新军服比对着调笑着。
整个校场当中,洋溢着藏不住的喜悦的气氛。
受到校场中士卒们的影响,台上的苏广和太史慈也不自主的笑了起来。
太史慈望着台下拿着新军服爱不释手的士卒,也是扭头朝着苏广低声问道:“子博兄还真是舍得,还给他们做新衣服,慈久在郡中,还不曾见过哪个能给郡中守卒做新衣服的!”
“嘿,子义,这一件衣服算的什么事?”
苏广苦笑一声,在太史慈有些疑惑不解的眼光中继续说道。
“除了这件衣服,他们当中有一多半的人,以前是没有田地的,我新给他们分了田地,到了来年开春,建房,农具、种子、耕牛、他们吃的粮食,这些要是都算起来,哪件事情的花费都不是区区一件新衣服能比的!”
“这……既如此,子博兄为何还要花费布匹给他们赶制新衣?何不用这些布匹去沓氏县中换些种子农具回来?”
“不一样的!”
苏广说着话指着校场中喜气洋洋面带喜色的士卒们继续说道:“子义你看!那些是石氏族人,你我二人刚进石家窝棚的时候,他们如同田中枯草,林中腐木,还有那些黄巾俘虏和李家乡老实的村民,他们以前胆小、麻木、还有些脏兮兮的,但是有了这件新衣服就不一样了……”
“哦?只是一件新衣服会有何不同?”
太史慈少为郡吏,对于这些乡中黔首接触的不多。
所以他对于一件新衣服就能带来这许多改变,也是有些不解。
“子义可不要小瞧这件新衣服,就是这简简单单的一件新衣服,以后就会让他们产生一种我们是一个集体的感觉!”
“一个集体的感觉?那是什么感觉?”
“子义可曾学过诗经?”
“虽有耳闻,但不曾通读……”
太史慈见苏广突然将话题引到了诗经上,也是有些疑惑的回道。
“诗经中有这么一首名曰《秦风无衣》的诗,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
苏广背诗的声音逐渐变大,校场中的士卒听见声音后,逐渐的安静了下来。
他们手握着新衣,耳中听着苏广念诵的诗歌,逐渐的收敛了嬉笑的神色。
苏广又高声诵读了几遍,校场当中的士卒逐渐有人开始跟着苏广的节奏复诵了。
到了后来,苏广只要高声喊出“岂曰无衣?”
底下的士卒们就会齐声复诵“与子同袍!”
“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
“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
校场当中的士卒奋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