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书屋

首页 > 历史小说 > 短视频共享古代,老朱第一个破防 > 第十二章 打酱油的李景隆

第十二章 打酱油的李景隆 (1/2)

2023-12-27 作者: 春雨夏松

第十二章 打酱油的李景隆(1/2)

那边天幕上正在如火如荼的讲着‘靖难之役’。

这边,朱元璋亲眼看着朱允炆母子被锦衣卫带走。

随后,让锦衣卫进驻东宫,保护朱标。

在此之前,锦衣卫是没有资格监视东宫的。

而这只是开始。

吕氏只是枝叶,下面的枝干与根茎才是大头。

朱允炆母妃吕氏,与文官集团勾结。其父吕本当年就是文官集团的头子。

目前还不知道她勾结了多少人。

但老朱知道这里面少不了东林党。

从宋朝东林书院开始,东林党就一直存在着。

生生不息。

这些文官集团生命力之所以超乎寻常的强大。

是因为背后的利益巨大。

帝制官场门第观念极重,师生、同窗、同乡……但这些都比不上利益。

他们都来自南方富裕省份,这些地方主产茶叶、丝绸、瓷器。

从宋朝开始,对外贸易就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一年少说也有上千万两白银。

朱元璋一上来就禁止民间出海贸易,将三大巨额利润的产业归属朝廷专有出口。

不然他也没有底气把农税调整到三十税一。

明朝对百姓税赋是最低的,没有之一。

然而断人财路等于掘人坟墓,这些富商立马就不干了,一直在暗中反对朱元璋。

这些豪门巨阀可不是几个大家族那么简单。

数百年来,他们培养了无数读书人,入朝为官。

小到知府、大到侍郎、尚书、宰相,权倾朝野。

他们反击起来的力量是巨大的。

明朝从始至终的倭寇之乱,便是由此兴起。

所谓的倭寇,全是这些豪门巨阀出钱出人出海武装走私,跟朝廷争抢利益。

东倭流寇只是用来背锅的,里面绝大多数都是他们安排的本地人。

此时的东倭,那点破船,想要跨越海洋来大明捣乱,简直是笑话。

即便有船,东倭也没这个胆量。

东倭是个认爹的民族,大明现在就是大爹,借他们一百个胆子也不敢来祸乱。

东林党就打着东倭的幌子进行武装走私。

而且是全方位的。

上游,官员凝结成团,跟朝廷明争暗斗。

中游,不断组织民间武装起义。

下游,武装走私屡禁不止。

朱元璋和朱棣都是猛人,属于百年一遇的政治强人。

他们尚且压制不住。

更别提后世子孙了。

后来的那些明朝皇帝,谁敢下西洋,谁就得死。

朱瞻基提出要重启西洋贸易,没多久就死了。

因为当时的内阁已经成了庞然大物。

所以哪怕朱元璋严令宦官不得干政,他的子孙皇帝们也不得不大力扶植阉党来对抗内阁。

阉党就是帝党,明朝的大太监从国家层面、百姓利益来说基本没有坏的。

毕竟明朝的官制放在那里,无论这个太监权力多大,皇帝一句话就能收服。

不像内阁那些人,皇帝有时候想动也动不了。

朱元璋知道这是个庞大的工作。

免不了又要来一次官场大清洗。

同时命令蒋瓛派人下江南,严密监视文官集团背后的那些大家族。

这种事对他来说不是第一次了,他建国以后一直跟大地主斗,但也有深感无力的时候。

因为回过头来不难发现,李善长是大地主,刘伯温是大地主,那些一块打天下的穷苦出身的兄弟们,也都封成了大地主。

事情的严重程度已经超乎了他的想象。

他原本以为这些都是可控的。

但是看到天幕才知道多么可怕,以至于他到临死前才发现,文官集团联合朱允炆母子想要加害他,但那个时候已经晚了。

然后他的注意力重新回到天幕上。

上面正在讲朱棣如何一步步颠覆建文帝皇权。

他眼神灼灼的盯着天幕。

想要好好看看,自家这个老四,又是怎么成长为永乐大帝的。

同时也好奇他登基后怎么对付文官集团。

或许有什么自己可以借鉴的地方。

【朱棣看到李景隆第一个反应就是,率领所有骑兵直奔内蒙大宁,去救被软禁的十七弟宁王朱权,把北平直接扔给了李景隆。】

【这时候的北平朱棣还没修葺,元城墙又小又破,朱棣非但不防守还带兵走了,留下弱小无力的朱高炽来守城,这就让李景隆很难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