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古今文明大pk(1/2)
大家议论纷纷。
大船是国之重器,尤其在华夏大地,东西两条母亲河,南北有运河。
东西南北皆可船运。
这就带来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不管什么时代,交通都是创造贸易的行为。
交通中的交叉点,就是一个国家繁荣的地方。
文明以交通为载体,用经贸的方式在各处散播。
因为文明是必须要出门的,你家里诞生一个技术,不出门永远只是技术,但是出了门就变成了文明。
比如永乐朝下西洋,船上装着瓷器、茶叶、丝绸,以及各种手工制品。
这些在华夏司空见惯,随着生产效率提高,它们只会越来越廉价。
价值越来越低。
但是一旦出了国门,拿到那些番邦蛮夷之地,就活力焕发,重新拥有了价值。
茶叶是土地里生长出来的东西,但是烘焙是需要技艺的。
瓷器、丝绸就不用说了,那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绝活。
这些东西对外犹如天外文明,那些刚从树上下来没多少年的蛮夷之地,打死也想不通瓷器是怎么造出来的。
当然华夏的文明远远不止这点东西。
哲学、文学、医学、兵法、天文、礼仪、棋道、音乐、舞蹈、服装、饰品、工艺、制造……
随便拿出一样,都能改变一个蛮夷之地。
倘若朱棣这些载货五千吨的船队,带上华夏文明,前往各地兜售,可想而知当地会是多么疯狂的踊跃购买。
别的不说,光是看到这些大船就足够他们瞠目结舌了。
赫然一条视频登上天幕:【劳资蜀道山!】
皇帝们好奇不已。
沉寂许久的刘备冒了个泡:“我蜀国境内好像有个蜀道山。”
刘备潜水很久了,不好意思说话,毕竟踊跃发言的除了宋徽宗那个厚脸皮,其余都是大一统的皇帝。
大家都是当皇帝的,是不是大一统很重要。大一统就底气硬。
而最硬气的还是那些开国皇帝,相比之下,刘备偏居一隅,难登大雅之台。
好不容易天幕开始讲蜀国了,他也上来露个面。
皇帝们一看有新面孔,都跟他打招呼。
然后聚精会神的看着天幕。
短短两分钟的视频,出现了十六位女子。
十六句‘劳资蜀道山!’
每一句背后都是一位遭殃的男子。
他们有的噤若寒蝉,有的委屈巴巴,有的引颈挨打,反正一个比一个可怜。
皇帝们看得目瞪口呆。
“哦,原来是老子数到三。”朱元璋恍然大悟的说。
“这些小娘子都是公主吗?”刘邦问道。
“肯定不是,你看她们住的地方,都是小家小户,跟鸽子笼似的,公主住这地方?”李二道。
“那就是说这些都是后世的普通女子……”刘邦喃喃地说。
他说的平静,但是每个人心里都不平静。
“我后世华夏男儿,沦落到这个地位了吗?”嬴政道。
“后世变成母系社会了?要不然小娘子们胆敢如此造次?”刘邦说。
“世风日下啊。”乾隆个显眼包在哪都要说两句。
“他们为什么都是短头发?你们哪个朝代规定剪头了吗?”刘邦成了问题儿童,连连发问。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是个很严肃的问题。
倒也不是一生不剪头发,长发及腰了,选个黄道吉日沐浴更衣可以修剪一次。
或者有的地方风俗,祭拜逝去的父母,也会落发入葬。
但是绝不会把头发剪的这么短。
乾隆立刻就不说话了。
他知道头发对华夏人的重要性,当年为了让他们剪头,没少杀人。
规定汉人必须把头剃了,只留一个钱鼠辫,谁也没想到居然很多人骨气那么硬,宁可被砍头也不剪头。
他心里有数,这应该是受西方的影响,毕竟很多西方过来的人,都是短头发。
想到天幕上所说清末那种情况,他立刻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他不说,这些皇帝们猜来猜去也猜到了。
清末丧权辱国,东西文化碰撞,谁碰赢了就听谁的。
头发是一方面,那服装呢?教育呢?文化科技呢?
是不是都被西化了?
华夏文化还保留多少?
皇帝们心里都犯嘀咕,丧权辱国把国土丢了,要是文化也丢了,那就等于连根拔了。
不能因为几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就一蹶不振了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