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养兵小能手赵匡胤(1/2)
秦始皇嬴政:唉,这这赵匡胤也是煞费苦心了,这种两全的办法都能给他想出来。
明太祖朱元璋:这就是欺负人家孤儿寡母的下场。换了咱,咱一寸一寸打下来的江山,咱要推行什么政策直接推行,谁敢反对,咱就砍了谁。
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杀性这么大?
马皇后:朱重八,你那杀性给我收敛着点,我还没死呢。
明太祖朱元璋:……
唐太宗李世民:……原来和隋朝那开国的皇帝一样是个妻管严啊?
隋文帝杨坚:……
汉武帝刘彻:只是这样的人养起来真的有战斗力吗?
三国诸葛亮:如果不严格训练,肯定是没有的,但是人家的目的也不是要他有战斗力啊。
三国贾诩:对,这些地方军有战斗力了,那在京城的赵家皇帝还能睡安稳觉吗?
房玄龄:盘点都说了,赵匡胤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些容易造反的人群养起来,不让他们造反,怎么可能让这些不安定因素强大起来威胁京城的禁军,所以严格训练怕是不存在的。
秦始皇嬴政:真是有钱任性啊,好好进行土地改革,让他们安稳种地多好,犯罪的以法律惩处,用这种方式养军队,朕第一次见啊。
……
盘点继续:
【兵源有了,那么如何养兵呢?我们的大宋太祖赵匡胤给你答案。】
【作为政权颠覆的领导者、参与者、最大获益者,赵匡胤内心深深明白,绝对不能再有什么骄兵悍将,用他的故事造他们家的反。】
【因此,如何消除骄兵悍将、防止他们造反,就成了头等大事。“杯酒释兵权”开启了解除武将直接带兵权力的道路,又经过一系列制衡之术,基本上消除了悍将的存在。】
【骄兵又如何解决呢?赵匡胤选择的是“养兵”,然而要如何养兵才不会把他们养成骄兵和反兵呢?】
【一、重文轻武,降低“兵”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朝廷在给与经济待遇“养兵”的同时,又通过种种办法降低这些“兵”的政治地位。当兵有吃有穿衣食无忧,但你可能永远只是社会的底层,上面有层层管理压着,你只有老老实实的当兵吃粮。】
【二、相互制衡,在驻防空间上形成制衡布局。
首先,京城驻军和外地驻军之间形成相互制衡。赵匡胤初期,二十余万禁军,京城十万出头,外地十万出头,达到“内外制衡,无偏重之患”。】
【其次,京城内外驻军也相互制衡。城中是亲卫诸军,京城周边则是其他各营禁军,也形成一个内外制衡,防止变生肘腋。】
【但这我们的大宋太祖还觉得不保险。】
【三、兵将互不熟悉,“更戍法”防止为一人一将“养兵”
北宋实行“更戍法”,让各地驻军每隔一两年进行换防,京城-外地互换、南方-北方互换,既锻炼军队又显得公平,更重要的是达到“将不得专其兵,而兵亦不至骄惰”的效果。】
【经过这样一折腾,北宋一朝几乎没有武将造反和军队造反的出现,但却带来了另一个不好的结果——战斗力下降!】
……
秦始皇嬴政:这赵匡胤不愧是兵变上位的人,这怕不是整天都在琢磨这些东西吧。
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朕愿称你为华夏第一养兵小能手。
汉武帝刘彻:这简直是换着花样的养。
秦始皇嬴政:朕很想问问赵匡胤,你是有多怕部下造反,才能想出这么多的花样来。
明成祖朱棣:朕靖难出生,朕都没你那么怕,朕只怕后人学我,从不怕部下造反。
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朕还不是吸收你唐朝灭亡的教训,不然难道要重蹈你大唐在盛世转衰直至灭亡吗?
唐太宗李世民:这么说,还是朕的错了。朕还时常吸取隋朝灭亡的原因呢,也没你这么害怕啊。
隋文帝杨坚:那朕吸收谁灭亡的经验?汉朝?时间离得有点远啊。
汉高祖刘邦:朕吸收秦朝的灭亡经验,秦朝横征暴敛,朕就轻徭薄赋,秦朝以法治,律法严酷,朕就推崇以孝治天下,秦朝……
秦始皇嬴政:少在这阴阳怪气的恶心朕。
……
【由于赵宋官家的“养兵”政策,初衷重在以“养”弥患,用养兵来消除隐患。这就决定军队数量会不断增长,直至规模大到不能承受。
按照《宋史》的记载:
赵匡胤在位时的开宝年间(968年—976年):禁军19.3万,厢军18.5万,总兵力:37.8万。
宋太宗最后一个年号至道年间(995年—997年):禁军35.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