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书屋

首页 > 历史小说 > 武后狄公?洛水惊魂 > 第十章 交通要地的岔口镇甸

第十章 交通要地的岔口镇甸 (1/2)

2024-10-31 作者: 自己家的欢...

第十章 交通要地的岔口镇甸(1/2)

并将西突厥势力集团,彻底地击溃了之后,又向西驱逐出去了,不知有几千里之远。

从而一举奠定了,大唐帝国的草原大漠、瀚海戈壁等西北边塞,自此之后,再无较大的烽烟战事发生。

在经历了数以千年的金铁铁马、烽火烟尘、时光荏苒、风霜雨雪之后,岔口镇甸之所以,依然还是为晋北大地的华夏黎庶、百姓乡民们,坚持着他们骨血之中,延续千年的旧时古称。

除了综上所述的烽烟战火、历史传承之外,按照后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之中,对于岔口一词的定义:“此乃是道路分岔之处”的顾名思义。

纵观国朝贞观年间,前魏王李泰,所编纂、著述的《括地志》,其中对于天下十道、三百五十八州府,地理舆情一览图所述。

三晋大地由北而南、由上自下的山川水流、地理地貌的具体分布,分别是晋北之地恒山北麓、管涔山东麓、熊耳山西麓,四下皆为群山峻岭环绕,而由桑干水与浑水,冲积而成的云州盆地;

恒山南麓、云中山东麓、五台山北麓,四下皆为群山峻岭所绕,而由滹沱水、清水,冲积而成的晋东北沂定盆地;

吕梁山东麓、五台山南麓、太岳山西麓、中条山北麓,四下皆为群山峻岭环绕,乃是由汾水冲积而成的晋阳、晋州与蒲州盆地;

太行山西麓与南麓、太岳山东麓、太行山与王屋山北麓,四下皆为群山峻岭环绕,而由清漳水、浊漳水与沁水冲积而成的晋南潞州盆地;

大河以东,管涔山、芦芽山与吕梁山西麓,自南而北一直延伸到龙门、壶口,直至蒲州通向关中腹地蒲津渡口的黄土高原。

偌大的一个三晋大地、河东之道,除了上述这寥寥几条,可供大量的车马驮队、商货往来的盆地故道、官道驿路之外,其它所有的地方,要么满眼尽皆都是无边无尽、山山相望的连绵群山,要么则是被延绵不知几许的崇山峻岭、急流深谷,所横亘阻隔。

而岔口镇甸所处的位置,正是河东道并州太原府城,通向大唐帝国极北之地的安北都护府、单于都护府,与辽东临海之地的安东都护府,以及河北道军事重镇幽州大都督府的滹沱古道、桑干古道与浑水古道,最为冲要的关键节点所在。

自岔口镇甸南向大约四百里地的路程,便可抵达河东道的军事重镇——并州大都督府有司衙门所在的太原府城;

由岔口镇甸斜向着东北的方向,沿着恒山南麓、五台山北麓之间的沂定盆地,过繁峙、灵丘、涞源,经由太行八陉之一的飞狐陉,出太行山而至易县、涿州,最终便可抵达河北道的军事重镇——幽州大都督府有司衙门所在的幽州府城;

自岔口镇甸北向而行,经由雁门雄关,横穿恒山山脉,沿芦芽山、管涔山东麓,浑水、桑干水古道,过山阴、怀仁而至云州军府,其后,乃自得胜古堡北出长城边塞,最终便可抵达大唐帝国塞外北地单于大都护府的驻地——受降城;

从单于大都护府的驻地受降城,经漠南草原过阴山、漠北大漠之后,大约三千里地的行程,便可抵达安北大都护府所在的漠北草原、瀚海高地;

由岔口镇甸西向而行,穿云中山、芦芽山、管涔山而过,沿秦长城古道,经宁武关、神武关而至大河东岸的偏关,自老牛湾西渡大河,沿大漠西北向而行二百里地,自是可抵达朔方边军大营所在的胜州军府。

正是因为岔口镇甸所处的位置,乃是交通、连接,大唐帝国北地塞外的三大都护府:单于都护府、安北都护府与安东都护府;

也是交通、连接,大唐帝国边塞北地,两大重兵军事重镇:并州大都督府与幽州大都督府;

与并州大都督府,统辖之下的朔方、河东,幽州大都督府,统辖之下的范阳、平卢,这四支百战百胜的边军驻防大营,共计十六万之众的大唐将士、铁血虎贲;

以及两大重兵集团的大都督府,统辖编制之下,那些星罗棋布的军、守捉、镇、戍,等地方守备军队,犬牙交错的军事驿馆、急脚驿站,官道、驿路,纵横交汇的关键冲要所在。

直接关乎到了,大唐帝国北地塞外的三大都护府,边塞北地的两大重兵军事重镇,四支边军驻防大营、十数万精锐的大唐将士、铁甲骑兵,数十个州郡军府、数以百计的军、守捉、镇、戍,等地方守备军队,乃至关中、河洛等华夏腹地,大唐国朝根基所在的国运命数、军事安全。

也直接关乎到了漠北、漠南、河套、辽东等地,不可计数的羁縻州、羁縻都护府,百万之众的边民百姓,与戍边将士们,所需民计民生、兵甲军械、物资物料、粮秣辎重、转运调度,乃至安危存亡的紧要事务。

故而,早在大唐帝国立国之初,兵部衙门驾部有司,就继续延用了前隋兵部衙门,设置在岔口镇甸的军事驿馆,并在它原有的规制基础之上,加以了改建、扩建。

形成了一个无论是驿馆的规模,还是人员编制方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