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金瓯无缺、九州一统(1/2)
不过……
这个为人行事,总是浑浑噩噩的家伙,虽然现在一应所有的面皮、脸子,与内衬、里子,都他娘的,不知道已经丢到,哪个犄角旮旯里面去了。(又见梁母的粉拳,捶在了大嘴巴的夫君身上。)
但是这厮的脑袋瓜子,此时此刻,还算是颇为一个光亮、清明。
然而……
就算是他韩松、韩长青,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却是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眼前这位不过只有十五岁的少年王爷,究竟会是如何怎样的一个,巧舌如簧、伶牙俐齿,方才能够将他韩某人,瞄错了箭靶、错射了羽箭,取得了一个秃瓢大零蛋的“优异成绩”,丢人简直都丢到他姥姥家去的天大乌龙糗事,能幻化成为一件,巧夺天工、浑然天成的祥瑞奇景?!
就在无数双各种神情,尽皆不同的目光注视之下,就在父皇那双,意味深长的复杂眼神凝视之下,不卑不亢、侃侃而言的晋王李治殿下,继续着他的朗声奏报。
“启禀父皇知晓,儿臣虽然拙于武技一道,箭术技艺方面,亦是稀松平常得紧,定然是不入父皇您的法眼!”
“想来此生那绝对是,拍马也不及父皇您的圣武神勇、冠绝三军,但是,儿臣对于自己的眼力,却是自负得紧!”
不愧是少年英才的晋王殿下,寥寥数语的开篇言辞,便在不动声色之中,不着痕迹地送给了,自己的父皇,两个毫无任何的本钱负担,而且还甚是贴切、应景儿的马屁逢迎。
听得太宗皇帝陛下,那是龙颜大悦、忍俊不禁,这心里面自然也是,受用得紧!(梁父说的是风趣、诙谐,梁母听的是笑意盈盈。)
果断地拍完了父皇的马屁,引起了太宗皇帝陛下浓厚的兴趣之后,晋王李治殿下,抬手遥指着百步开外,大红色的靶心正中,插着十支雕翎羽箭的箭靶,冲着父皇朗声说道:“父皇,您瞧那个箭靶,韩松韩将军之前,射中靶心的九支雕翎羽箭,密密匝匝、紧接相连的箭杆与尾羽,围绕而成的那个红底的圆形,像不像是一个,细长形状的圆筒?!”
顺着稚奴爱子,手指所指的方向,微眯着眼睛定睛看去的太宗皇帝陛下,确是在属于小儿子李治的箭靶上面,看到了机灵小子,凭借着他的三寸不烂之舌,精心描述而成的那个,稀奇古怪的细长圆筒。
所有的人们,其中就包括咱们的这位圣武神勇、冠绝三军,彪炳青史、流芳百世的太宗皇帝陛下,对于那些几乎是在不经心、不留意的境况之下,所看到的一应物件、物什,一般都没有甚么,太多的印象、概念。
但若是在有心之人,有意地引导之下,加之有心之人,特意固定好的形状、规制与名称之后,那么最终的结果,必然是有心之人,说它是个甚么东西,那必然就会是个甚么东西,绝对是没有一丝一毫的谬误、差错!
故而,不明就里的太宗皇帝陛下,在其稚奴爱子,有心、有意地引导之下,果然就把那个,犹似一小截半大毛竹竹筒一般的奇葩箭簇,果断地看作了一个,细长形状的圆筒。
只是……
只是这么一个奇葩、古怪的细长圆筒,又与稚奴爱子口中,所说的那件巧夺天工、浑然天成的祥瑞奇景,有个甚么毛的干系?!(梁母再次笑声不停……)
饶是太宗皇帝陛下,天纵奇才、英明神武、智计百出、精明过人,亦是猜测不出自家的幼子,这葫芦里面究竟卖的是甚么药?
只听得晋王李治殿下,继续侃侃而言道:“自父皇您登基大宝,改元贞观年号伊始,勤民听政、旰食宵衣、励精图治、整饬吏治,亲贤人、远小人、止谤纳谏,识人之明、用人之能,无人能出父皇您之右者,劝课农桑、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政治清明,故而,这才有了我大唐国朝百废俱兴、蒸蒸日上、一日千里、欣欣向荣的‘贞观之治’,此乃是父皇您的文治之功也!”
“而父皇您自前隋义宁元年,襄助高祖皇帝陛下,于晋阳龙兴之地起兵反隋以来,先后率军击败、平灭了,前隋大将段达、薛举、薛仁杲、宋金刚、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徐圆朗等等,地方割据势力,实可谓是功盖天下、威震四方!”
“尤其是父皇您,统领着麾下的猛将、雄兵,在河洛中原大地东都洛阳东面,最为关键冲要的锁钥咽喉之地——武牢关,(原为虎牢关,乃因要为李唐皇族其祖李虎避讳所需,这才改名叫做武牢关。)乃以百骑破万敌的无上勇武功绩,从而彻底地奠定了父皇您,英明神武、冠绝三军的赫赫威名!”
“而父皇您于贞观四年,特遣卫公李靖,与英公李勣两位大帅,统帅我大唐行伍的数万精兵,生擒了东突厥的颉利可汗,灭亡了东突厥,而为西域诸国尊为至高无上的‘天可汗’以来,短短的十数年间,我大唐行伍威武雄壮的铁甲骑兵,金戈铁马的征程足迹,已经几乎踏遍了,西北之地的草原戈壁、大漠瀚海,深入西域的距离,甚至已经远远地超过了,前汉兵锋最为鼎盛的武帝时代,我盛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