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书屋

首页 > 科幻小说 > 寻找未来家园 > 五,第二课(1)

五,第二课(1) (1/2)

2023-12-05 作者: 亚征

五,第二课(1)(1/2)

按地球上的作息时间,余天明准时来到教室里,教室里已经是座无虚席,同学们的眼睛盯着发光的屏幕,等余天明开始他今天的课程,也是这年级的第二节课,听完了第一节之后,同学们都爱听余天明的课,所以一大早就来到教室抢占坐位,生怕来迟了就没有位置坐,其实位置是刚好够的,人数是提前按座位数来安排的。这节课的内容是讲宇届是如何形成的。

“同学们好”,余天明面向大家

“老师好”,声音洪亮齐整。

“第一节课,我们已经讲过了为什么要学习和了解宇届,也讲了宇届的基本情况,那么这节课再详细地讲一请,可能与上节课有重复的地方,请同学们耐心地听下去。万事该有始,万物亦有源,要想知道人类是哪里来的,就要知道地球是从哪里来的,要想知道地球是从哪里来的,就要知道太阳系是从哪来的,要知道太阳系是从哪里来的,就要知道银河系是从哪里来的,要知道银河系是从哪里来的,就要知道宇届是从哪里来的,宇届是我们目前所知最大的空间了。宇届的直经据测算有960亿光年,大得不可想象,这么大的一个空间,还充满着这么多物质,那宇届是如何产生的呢?”

“按基督教的说法,宇届是上帝创造的,上帝是永恒的,上帝创造了万物,按古代中国人的说法,宇届是由天和地组成的,天和地是原本就存在的,天地之间一片混浊,天和地都是四方的,在天地的边界有4根柱子支撑着。但根据十八到十九世纪科学家的观测,发现了星系的红移和微波背景辐射表明宇届是在不断膨胀成长的,所以科学家提出了大爆炸理论,就是宇届的诞生源于一次大爆炸,那是怎样的一次事件呢?大约138亿年前的某个时刻,我们现在所有能观测到的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在一个比硬币还要小的区域里,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我们知道,物质和能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物质的最初形式是能量,随后,这个小区域又叫奇点,这个奇点以某种速度膨胀并被冷却,当温度下降到一亿倍太阳核心温度时,自然界的那些基本作用力开始出现,能量转化成了最基本的粒子夸克,基本粒子夸克自由地徜徉在能量的海洋中,接着整个宇届又膨胀到了太阳系那么大,夸克的运动和碰撞组合成了中子和质子,当宇届再膨胀了1000倍后,质子和中子开始组合成原子核,各种不同数量的质子中子对,组成了现在所有原始的物质的原子核,质子中子对少的原子核占了大多数,如氢,氦,氚,氘,氮等气体。以上所有过程都发生在大爆炸后一分钟内,此时的温度还是太高,原子核还是不能捕获电子。”

“那么质子和电子中的电荷是从哪里来的呢?”

“我们知道质子和中子都是基本粒子夸克组合而来的,夸克是由能量转化而来的,而能量的最基本的单位是能量子,光子就是一种能量子,能量子也有带正电子的能量子和带负电的能量子,还有不带电的能量子,光子就是一种中性的能量子,当正能量子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变成了质子,电子是一种带负电的能量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荷,容易和中子紧密结合起来,组合成密度很大和质量很高的原子核,而整个原子核是带正电的,具体的带电量和质量的大小你们在物理学里会学到。此时,原子核和电子的状态是分离的,还没有组合成原子,因为此时的温度仍然过高,电子的运动速度过快,原子核还不捕获到电子,直到宇届持续膨胀了40多万年以后,宇届的尺寸达到了现在的千分之一大,电子被原子核捕获,一个电子被一个质子捕获,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原子,这种中性原子形成了气体云,这些云团慢慢演化成气态恒星。当宇届膨胀到现在的五分之一时,很多的恒星组成了年轻的星系。”

“当宇届的尺度达到现在的一半时,气态恒星在由于转动所产生的内聚力和高温的情况下,发生了原子核间的聚合反应,大量的能量从原子里释放,以光子的形式向外发射,原子核再组成合新的重核,于是大量重元素产生了,这些重的原子核吸收电子,新的大质量原子产生了,原子经过组合,很快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分子结构,随着恒星的爆发,将这些重元素抛出去,质量差不多的分子相聚成在一起,组成一个旋转的星球,同时旋转的星球吸附一些没有重组的气体分子,这些还在旋转的星体带着气体分子,由于质量和初始状态的不同,它们所以被甩到了大质量恒星的不同轨道上,加上球体的自转特性,所以自转和公转就形成了。绕恒星转动的星体被称为行星,同时没有跟行星聚合在一起的物质,被行星甩了出去,跑到了行星的不同的能量轨道上,变成了行星的卫星。”

“整个宇届变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起本星系→本星系→星系→恒星→行星→卫星,其中恒星是发光发热的,恒星燃烧完后,可能变成白矮星,中子星,超新星,或黑洞。这是根据恒星的质量来决定的。一般说来,如果一颗恒星的质量大不到太阳质量的9倍,最终会形成白矮星,9-25个太阳质量左右的恒星会演化成超新星爆发,再最后塌缩为中子星,而约25个太阳质量之上的恒星会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