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兄终弟及(1/1)
司马师完成淮南平叛后,班师回朝。天子率领文武百官在宫门迎接。贾充一声令下,百官皆下跪在宫门外。司马师左眼缠着绷带,骑着一匹白马,如同在检阅百官。司马师见了天子并不下跪,而是大摇大摆地前往皇宫议事。天子看到此情此景,悲从心来。百官跪迎更显示出司马家已经树大根深,难以撼动。
天子和司马师坐定,百官站定后,朝会开始了。司马师当众宣布:“此次本将亲征淮南,大获全胜!着吏部对有功将士论功行赏!对几个造反的头目,当从重处置!毌丘俭,夷三族!文钦,夷三族!革去毌丘俭征东大将军之职,任命诸葛诞为新任征东大将军,即日奔赴寿春上任!”司马师自己也明白,他的政令已经无法完全兑现了。因为毌丘俭的儿子毌丘甸已经和文钦父子一起逃往东吴了。
说起诸葛诞,就不得不提诸葛一门英杰辈出。诸葛亮效忠蜀汉,诸葛瑾效忠东吴,诸葛诞效忠曹魏。诸葛诞由于和文钦素有不和,在所谓淮南二叛中帮助司马师平乱立下了汗马功劳。司马师是一个投桃报李之人,这次任命诸葛诞为征东大将军,也是极力拉拢诸葛诞,以求在关键时刻为己所用。
这时贾充上奏天子,请求封司马师为晋公,位列三公之首。曹髦明白,今日封晋公,明日就要晋王,后日就会改朝换代。正当曹髦迟疑之时,司马师捂住左眼,哇的一声不省人事。胡遵大喊:“快传太医,快传太医!”就这样,司马师从此卧床不起。
为了更好地养伤,司马师命司马昭暂代自己之位,在洛阳摄魏国朝政;自己则前往从小长大的许昌疗养。人到将死之时,总是喜欢返璞归真、追忆往事。司马懿在许昌为官之时,总是将司马师带在身边。那时候司马懿只是一个文官,并无兵权。可是那段日子却是自己最快乐的时光。虽然官场尔虞我诈,但是和战场的刀光剑影相比还是温和很多。
一个月后,自知时日无多的司马师紧急传司马昭进府。在床榻上,司马师对弟弟说:“自从高平陵之变以来,我们司马家族就面临着生死存亡。摆在我们面前的没有第二条路,只能一往无前、改朝换代。你是攸儿的亲生父亲,攸儿年幼,主少臣疑,无法担当大任。贤弟智勇双全,足以驾驭魏国这个大船,以后我们司马家族就全靠你了!”司马昭含泪说:“攸儿虽然年幼,但聪明睿智,我愿意做周公辅佐之。”司马师听到后,使出浑身力气道:“如果是太平盛世,你做周公未尝不可。可是生逢乱世,我们司马家族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主子才能维持家族的荣光。君其毋辞!听为兄肺腑之言,大事切不可轻托于人……”
就这样,司马师手臂一耷拉,生命就终结了。
李鸿蒙曰:“一代枭雄,擅行废立,司马师成为了司马家族篡位路上的一位重要过渡者。”
司马师之死,让曹髦看到了些许希望。此时的司马昭正在许昌奔丧,准备立即启程移灵洛阳。曹髦好不容易将司马兄弟支走,不希望他们再来洛阳,便下旨曰:“大将军淮南平叛为大魏立下大功,为了避免灵柩长途跋涉之苦,朕决定以王礼葬大将军于许昌,由骠骑大将军主持丧仪!”
司马昭下跪接旨,命大军停止西进,开始筹划许昌大丧之事。旁边的贾充则进言道:“主公,大将军薨逝,天子并未加封主公为大将军,圣旨中依然称呼主公为骠骑大将军。圣旨要求大将军留在许昌,如果在大丧期间洛阳有变,主公何以因应?”
司马昭立即回过神来,想起了亡兄生前所言“大事切不可轻托于人”,便立即违抗圣旨,命令大军星夜赶往洛阳。
残酷的现实很快到来了。多数大臣拥立司马昭为大将军,总督魏国兵马。曹髦没有办法,只能承认了司马昭这位大将军。从此,司马昭完全继承了司马师的衣钵,见皇帝不拜,可以持剑入宫。司马昭是一位比司马师更心狠手辣的人物。上任伊始,就开始筹划改朝换代之事。
司马昭私下里征询了很多人关于篡位的看法,贾充等人当然支持改朝换代,但是诸葛诞等人则心系大魏,反对改朝换代。诸葛诞可以接受司马家族掌权,但不接受司马家族成为新的皇帝。司马昭派使者成济携带五百两黄金来到寿春大营。成济对诸葛诞说:“将军,司马代魏已是大势所趋,非人力所能改变也。将军深受司马师将军的拔擢,应该投桃报李,支持大将军改朝换代。到时你就是开国元勋、位列三公了!”
诸葛诞回道:“汝与吾世受皇恩,吾更是为了国家统一耗费了毕生的心血。司马家族已经位极人臣,当做一代名相姜子牙,辅佐天子一统江山。如今做如此不臣之事,吾羞与为伍也!请转告司马昭,请他悬崖勒马,免得追悔莫及!”
成济见说服不了诸葛诞,只得作罢。司马昭闻讯大怒:“匹夫真是敬酒不吃吃罚酒!”
就这样,诸葛诞和司马昭从合作走向了分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