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红榜闹事(1/2)
“早些年间,朝中有大臣上谏说:现如今天下的百姓贪财贱义,好声色侈靡,廉耻节薄,淫辟意纵,纲纪失序,亲戚恩薄,婚姻党隆,是乱世之序章。
结果却是引得满朝文武哄堂大笑,连当今陛下都笑的合不扰嘴。
大家说可笑不可笑?
如今咱们大楚国力正值鼎盛,北方战事年年告捷,咱们的北府军更是直接将那些北燕人的龙庭都给捣烂了,西边的三秦之地,这些年也不是咱大楚边军的对手,据说前些年还送了公主来和亲呢。
周边诸国更是年年朝贡,都臣服于我大楚天威,国内百姓皆有衣食,景文皇大兴科举之后,我大楚的繁荣更进一步,如此盛世之景,万古未有,这位大臣竟说这是乱世之序章,大家来说,这位大臣可笑不可笑?”
台上说书人,对着话本将这数年来的趣事闲事一一道来,庙堂上的,江湖上的,国内的,国外的,似乎这天下就没有说书人不知道的事儿。
林冬寅和林苏父子俩正饶有兴趣的听着这说书人说道,这是他们林家馆子的一大特色,每个馆子都有说书先生讲故事,这一讲一喝之间既拉近了与顾客之间的距离,又能多挣上几分听书钱。
说书人正讲到精彩处,忽然从门外闯进来了个全副武装的巡城卫士兵,他们来到林冬寅身边俯身低语:
“县令大人抓了一批在红榜前议论林苏少爷的人,想请您回县府处理。”
林冬寅皱了皱眉头,看了眼昏昏欲睡的林苏,对林苏问道。
“热闹来了,你是直接回家呢?还是先跟我到县府里去看看热闹呢?”
“自然是回家睡觉。”林苏抬了抬眼皮,无精打采的回道。
林冬寅颇为无奈的朝那位巡城卫士兵招了招手,“就一点不好奇是什么热闹?”
……
宁阳县城的中心地带有两处最引人注目的建筑,其中一处就是宁阳县府,这里是宁阳一县八乡数百上千的的官吏的办工场所。
县府占地很大,有十数栋三层小楼,均采用木制结构,青砖白墙黑瓦,远远望去,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县衙,县令府,县尉府,御史府,还有县学府和县狱都在其中。
与喜欢居于家中的县尉林冬寅不同的是,县令刘衡常年累月都住在县令府,县令府早已被经营成了他的私人住所。
刘衡是个将近五十的中年人,身材瘦小,两鬓略白,喜欢喝酒,现在他的案台上仍有半壶没有喝完的桂花酒,到了他这个年纪,升迁基本已经是无望了。
只要能做到无过错,就能保住他县令的位子,再为儿女谋个好出路,这辈子也就不算白活一趟了。
在宁阳县中,县尉掌军令,县令掌政令,御史是外地人,是上面派下来监视百官的,每三年一换,名头听起来吓人,可实际上只是个捞油水的肥缺位子,毕竟如今天下太平,哪来这么多人造反,只要往那个位子上一坐就会源源不断的有人来送钱。
地方上的御史大多每次捞够了油水也就走了,对权力几乎不怎么看重,所以县府中的权力争斗就主要发生在县令与县尉之间。
县尉林冬寅一向不屑于争权夺利,可偏偏受上方郡守大人重视,这些年基本上都是他一人独掌大权,
偏偏这林冬寅的治理能力与经营手段样样都在他刘衡之上。仅仅十数年就将这僻远贫苦的荒凉小县城经营成了南江郡第一大县。
这南江郡中大多数人都是只知宁阳县尉林冬寅,却不知还有他县令刘衡。
说毫不在乎那都是屁话,在这天下太平的年代,明明县令才是地方上的老大,凭什么你一个管理地方民军的武夫要在我头上作威作福?
刘衡虽然看林冬寅很不顺眼,可又不敢发作,这种憋屈让人难受,而林冬寅则是完全不知道哪里得罪了这位县令大人,总是感觉莫名其妙的就被针对。
刘衡坐在太师椅上处理着今天的公务,桌子上是一份名单,一群闹事之人的名单,这群人被他亲自下令镇压抓捕,如今正被关在县狱之中饿着呢?
罪名是污蔑朝延官员,聚众闹事,按律当杖二十,罚银十两。
原本问审犯人是县令的特权,可他没有用这一特权,他要等林冬寅到来,这案子,要交由林冬寅去审。
……
今天本是县考张榜公布上榜之人的日子。
自从前朝的景文皇布下了科举之后,天下寒门学子都有了入朝为官的机会,可要想入朝为官,就必须经历三试,便是县试,府试和院试。
县试考秀才,府试考举人,院试考进士。
所以今天十里八乡的人都汇聚于县府之前,就想要看看到底是哪些人考上了秀才,通常县府会公布在一张红榜之上,一榜十人,标注上榜之人的姓名和所属地域,一县八乡,一年最多也就只有这十人能考上秀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