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四巷家族(1/3)
宁阳县城经过了很多次的整修和扩建,早已经没有了多少原本的风貌。
只有城中心处的四条老巷,经过数千年的风吹雨打一直没有变换过。
四条老巷分别是文宁巷、老柳巷、紫槐街、长宁巷,四条老巷里分别居住着周,刘,柳,于四大家族。
据说这四大家族来历极大,是前朝时候从北边逃难下来的几位大将军的家眷,经家数百年的发展才形成了如今的四大家族。
这种深厚的底蕴是城东林家所不具备的,所以在四大家族的眼中,尽管林家如今已成为了宁阳当之无愧的第一世家,也不过是个暴发户而已。
所以当林苏他们路过老柳巷时,柳家的人也只是表面上客套问候,那种藏于眼底的不屑甚至不用仔细去看,一目了然。
对于这种人林苏向来是懒得打交道的,只是勉强回了个礼便继续前行。
四条老巷合围的地方就是宁阳县府所在。
进入县府,县府内第一栋建筑就是县衙,县衙内的大堂,也叫讼堂,是一衙之内最显赫的建筑,平日间县令就在此地审讯犯人,处理公务。
按照古例,一般县衙公堂多为三楹,宁阳是南江郡第一大县,故大堂建筑比其他地方大了一倍之多,为六楹。
县衙大堂都有各自的名号,如南江郡内宛平县衙的大堂叫“节爱堂”,夏灵县衙的大堂叫“琴雨堂”,江临县衙的大堂叫“清和堂”。
而宁阳县衙大堂的匾额上书有“明正”二字,所以此堂也被呼之为“明正堂”。
县令刘衡此时就在大堂内等候林家父子,他身着大楚朝庭的正七品绿袍官服,正襟危坐,满面愁容中隐带一丝兴灾乐祸的窃喜。
“左右,县尉林大人今夜大驾光临,这可是咱们县府的大稀客啊,还不快快看茶。”
刘衡坐在大堂上的审判官位上,也不起身,只是居高临下的吩咐道。
林东寅的官邸虽也设于县府中,但林冬寅一年之间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在自家馆子里赌牌,喝酒,还有少数时间都是在县城外新军营和县下的八个乡镇中度过的,来县府的时间少的可怜。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和县令刘衡的矛盾,这个矛盾又非常的复杂,县内大部分人都清楚,只是从来没放到明面上来讲罢了。
“免了,林某只喜烈酒,不喝淡茶。”林冬寅挥了挥手,又拍了拍身边发呆的林苏。
“地方到了,还不快给你刘伯伯问声好。”
“刘伯伯好。”
就算再怎么势同水火,官面上的人就是要讲官面,该给的面子必须得给,林苏明知道刘衡心怀不轨,可还是礼貌的问了一声好。
“小林公子这可折煞本官了,小林公子这次一鸣惊人,位居红榜第三,不日便将前往郡府学习,前途一片光明,本官可当不起未来状元爷的一声问好。”
刘衡阴阳怪气的说道。
林冬寅脸皮动了动有些不悦,但也没有当场发做,只是语气平缓的说道。
“把人都放了吧。”
“人?什么人?”刘衡故做不知。
“自然是县令大人,午正之时在红榜前抓的那些观榜之人,既然没有闹出多大的事情,现在已经很晚了,也该放他们回家了。”林东寅细心说道。
“喔,县尉大人说的是那些人啊,怎么那些人中有您家的亲戚不成?
我是县令,市井之上有人妄议朝政,污蔑本县县考有人舞弊,乱做流言,抓人,乃职责所在。
再说了,我这也足为了维护县尉大人您家公子的声誉啊,按理来说,若真有县尉大人家的亲戚,也不该污蔑林苏小公子啊。”
刘衡起身来到林冬寅面前,故做疑惑,语气恭敬。
“都是老熟人了,还跟我来这套就没意思了。”林冬寅语气平静:“我让你放人你放不放?”
“放,当然放,既然县尉大人不识好人心那本官也没有办法了,如今好人难做啊,其实本官也早就想放了,只可惜现在就算我想放,他们也未必肯走。”刘衡幽幽的说道。
“他们都觉得受了委屈,觉得县府不公,县学府更是不公,凭什么富贵之家,高门子弟不学无术都可以占尽红榜,而他们这些乡野寒门的学子只能抑首空叹?他们不服,我,也不服,林县尉,能否让他们服气?也让百姓服气?”
“他们真这么说?”
“真这么说。”
“真不肯走?”
“真不肯走。”
“那就关着吧,该关多久关多久,我看他们就是这些年闲饭吃得多了,闲得慌了,还劳烦县令大人好好伺候着,一个也别放了,放一个,我抓一个,我亲自去抓。
正好新军营又在威山镇发现了一个大煤矿,正缺苦力呢,我来看看就是看看能不能在刘老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