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太后与阁老的博弈(1/2)
杨廷和上前跪下,开始闭目养神,等候其他人到来。
不久,剩下的三名内阁大学士赶到,纷纷一脸悲戚的同杨廷和一起跪下。
宫里赶到的大太监们侍奉在两侧,几个大太监对视一眼,便有一人上前向杨廷和等人提醒起来。
“诸位阁老,太后已经抵达偏殿,尊大行皇帝遗命,请诸位移步偏殿,同太后商议诸事。”
杨廷和四人闻言,收拾了一番后,便向偏殿而去。
正守着正德帝灵位的夏皇后目送他们离开,内心愈发悲凉。
她贵为皇后,却并非后宫之主,甚至连选立新君,似乎也都和她无关,这简直是莫大的讽刺。
而刚刚失去了唯一儿子的张太后,直接无视了自己儿媳,准备同四位阁老隔着一道帘幕商量新君人选。
“阁老们来了?赐座。”
虽然看不到张太后的样子,但这声音里毫无掩饰的悲痛,让四位内阁大学士连忙开口宽慰。
“太后节哀!”
“嗯,哀家无事。”张太后勉强平复了一下语气回答道。
四位阁老纷纷坐到宫人搬来的椅子上,然后旁边站着跟来的几名大太监。
这里的人代表着如今大明帝国最顶尖的几股势力。
代表前朝的文官集团,代表后宫的张太后,以及依附皇权的宦官集团。
“皇帝大行没有留下遗诏,诸位阁老,眼下当如何行事?”
按照规矩,后宫不得干政,但现在是特殊时期,张太后也必须冒着风险插一手。
毕竟她儿子死了,新君肯定是从藩王里面选,她这个太后,要想继续稳住权势,保证娘家的富贵,就必须交好新君。
有选立之恩,她和新君关系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当务之急,是先稳住京师,以防有小人纵兵起事。”杨廷和开口就提出了一个最值得注意的事儿。
皇帝驾崩必定会引发动荡,尤其是如今不少文官讨厌的天子宠臣掌握着不少兵权,比如提督威武团练营的江彬。
这可是一支新练的京营大军,有着极强的战斗力!
作为正德帝宠信的义子,江彬在杨廷和等人眼中那是绝对的眼中钉肉中刺!
这个时候,杨廷和亮出了他的第一把屠刀,让宦官集团一下子紧张了起来。
杨廷和随即说出了不少可疑的人员,其中大都是原来正德帝的宠臣,比如已经被抓的钱宁,还有江彬等人。
作为朱厚照的义子,江彬和他们这些天子家奴自然是关系密切,尤其这里有个名为“魏彬”的太监,还跟江彬有姻亲关系。
魏彬神色惶恐,杨廷和这是生怕他日子好过啊?
只是如今他们已经没了靠山,宦官集团在新君没有入主皇宫之前,也唯有依附于人。
不过相比起不对付的文官集团,他们将目光看向了隐在帘后的那道身影上。
“太后,杨阁老所言甚是,江彬之流不得不防,请太后下圣旨!”魏彬毫无压力的舍弃了自己的亲家,另外几个大太监闻言也都附和。
这代表着魏彬等宦官导向了太后,请求她垂帘听政。
太后下的是懿旨,并不能称圣旨,否则那就是妥妥的垂帘听政,代使皇权了。
这让四位内阁大学士不由得瞳孔一缩,略微惊惧的看着帘后。
“魏公公,你口中这下圣旨是什么意思?”还没怎么说过话的内阁次辅开口了。
朝堂之上,说白了就是皇权和相权之争,相权也就是杨廷和他们这些大臣的话语权。
本来双方就争得激烈,他们还酝酿着怎么争权夺利,你太后竟然现在妄想插一手?
杨廷和沉默着,为梁储这个算是政敌的同僚站台,大是大非上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如果魏彬刚刚的意思也是张太后的意思,那么这已经触碰到他们文官的底线了。
无形的腥风血雨弥漫开来,附近的宫女和小太监们不由得把头埋低,内心发怵。
这是他们能听的么?
张太后没有回应,好似在试探杨廷和他们的底线。
但是杨廷和显然不打算给她继续妄想的机会。
“请太后明鉴,尊太祖高皇帝之命,后宫不得干政,大明律亦是如此,刚刚魏公公称懿旨为圣旨,实为不妥!”
杨廷和说完,毛澄和蒋冕立马附和,在内阁里他们本就是杨廷和的支持者。
同时,大家对张太后都心生不满了,你个妇道人家,儿子刚死还躺在那里,你竟然还有心思和我们争权?
叫你节哀就节哀,你是真听劝啊!
内阁的激烈反应似乎也把张太后吓到了,连忙指责宦官们道:“杨阁老所言甚是,魏彬尔等不可再妄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