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书屋

第23章沉默的羔羊 (1/2)

2024-01-20 作者: 盐城苍老湿

第23章沉默的羔羊(1/2)

【行为科学部是联邦调查局处理系列凶杀案的部门,位于昆蒂科学院大楼的底层,有一半在地下。

克拉丽丝·史达琳从联邦调查局模拟射击训练中心的靶场上,一路快步走来,到这儿时已经是满脸通红。】

嗤!

只看了开篇的第一段话,艾雨文就觉得莫名有点牙痛。

行为科学部、联邦调查局!

多么高大上又具备神秘感的两个名词。

在一本主打犯罪悬疑的小说里,开局抛出这么两个名词,堪称上手就扔了个炸,一下子把期待感拉满。

作者的功力由此可见一斑。

如今文坛里,至少有九成以上的作者,在开篇给人第一印象的最重要章节里,喜欢自言自语,让读者看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的。

特别是新人作者,很容易就犯这种错误。

而余景,几乎是在开篇的第一句话,就用两个名词,把整本书的格局和悬念性拉到了一个极高的层次。

让人充满了看下去的欲望。

这真是新人能写出来的书吗?

艾雨文不由得再次为自己的谋划感到了深深的担忧。

不过,凡事有好有坏,开篇将期待感拉得太高,既有好处,但也有不少的风险。

从联邦调查局这个名字,可以推理出,余景写的这本书,并非是完全架空背景,而是以大洋对岸的那个国家为蓝本,展开的故事。

既然有了蓝本,年代和科技水平,就能从你的环境描写里,得到对应的验证了。

比如,你不可能在一个人人都骑自行车的年代里,警探是靠DNA技术来破案。

太扯了!

那个年代连指纹都还没弄明白呢,你就上DNA了,这种就是完全和现实割裂的失败创作。

所以,当一本小说里,以某个现实国家为蓝本时,好处坏处都是显而易见的。

好处是当你抛出行为科学部、联邦调查局这些名词时,读者瞬间就会有代入感,容易进入到书中的世界,随着作者的文字进行一场幻想的遨游。

而坏处也同样来源于此,

一旦书中出现了和现实割裂的情节,马上就会将这种代入感彻底粉碎,把读者一下子就从书中给踢出来。

随即就会引来无穷的愤怒。

娘希匹,什么垃圾作者,写的是什么枸史……

双刃剑,用得好了是杀人的利器,用得不好,反而会伤到自己。

余景,一个年轻人,真的能掌控得住这个尺度吗?

艾雨文本能地表示怀疑。

怀揣着担忧的心情,她继续往下阅读。

应该是主角的克拉丽丝,来到办公室,见到召见自己的行为科学部长官杰克·克劳福德。

从克拉丽丝内心的独白中,艾雨文得知行为科学部如今的处境,不太美妙,上下都承受了极大的压力。

而从后面克拉丽丝和克劳福德的对话中,更是能得知,克拉丽丝是名校毕业生,

拥有心理学和犯罪学双学位,精通法医学知识,父亲更是司法官,属于是高智商精英人群。

她有心加入行为科学部,成为其中的一员,却因为不满足六年执法经历,因此过去一直被拒之门外。

也不知道克劳福德如今召见她,又是为了何事。

“高智商的主角吗?”

艾雨文的兴致更高了。

在一本主打犯罪悬疑的书籍里,出现高智商的精英警探,无疑是一件最能调动读者情绪的经典写法。

毕竟没人愿意像傻子一样,被犯罪分子轻易地牵着鼻子走。

读者们期待的,永远都是一场势均力敌、针锋相对、你来我往的精彩智斗剧情!

只是,要想对付这么一位高智商的精英警探,又谈何容易?

到底是什么样的棘手案件,才会让手下精英如云的行为科学部部长克劳福德,烦恼至极,甚至不惜要借助一个“菜鸟”的力量呢?

艾雨文的兴致更高了,全然没了半点睡意。

往后看,艾雨文发觉余景又开始在书里“炫技”了。

一大堆让人看着不明觉厉的词语,在两三段话内接连抛出。

什么VI—CAP暴力犯罪分子拘捕计划,什么明尼苏达多相人格类型测验,什么罗夏测验等等。

“不会是胡诌的名词吧?”

艾雨文怀着疑惑的心,打开搜索网站,输入了书中所写的那些名词。

结果震惊了。

现实之中,还真有这种事物存在?!

再看关于明尼苏达多相人格类型测验的具体内容,艾雨文沉默了。

明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