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故事起初的死者(2/3)
般,更通俗地说,这人的域半径比她大。
木偶换了一张脸,那是秋曙景的脸。既然无法影响对手,那就影响自己。木偶与本身链接,她不再有痛觉,体会不到温度的变化,分辨不出冷风和热风,她受的伤都会转移到木偶上,她的思维、想法、情绪也会被封存在木偶中,没有喜好,也没有厌恶,没有活力,也没有疲惫……
如花草树木,如悬丝傀儡,这便是焦虑之力“手中”的提线木偶。
徐萦则加速飞向空中,当她的渐近域触及对方而对方的域却没有消失时,她再次加速,并封印对方的动作,赋予粉色帽子速度,让它飞走。
叶束川看不到域中的场景,但他一点也不担心自己无法及时、正确地宣布比赛结果:一、磁卡和帽子都有定位功能,一旦达到判定输赢的标准,我就能收到提示。二、我看不到的人和事,但罗霄山脉之主能看到,一旦他判定了输赢,我也能收到提示。
磁卡从帽子中掉出来,两者相距很远,徐萦则以为她赢了,但她迟迟没有听到裁判的声音,这很不同寻常:声音的速度大致可视为340m/s,决出胜负所需的时间加上声音从赛场中心传到这里所需的时间,应该不会超过10秒。我等待的时间一定超过了10秒。我所见的、我感觉到的,可能不是真实的。
一个24厘米长的木偶从高空掉落,砸在女生的背上。紧接着,一把长约17厘米、刀刃约8厘米的剪刀掉落,穿过女生的脚踝。
至此,徐萦则眼中的世界彻底变了模样。
“她”坐在教室靠窗的位置。
屋子里坐满了人,燥热烦闷,转动的吊扇发出咯吱咯吱的噪声,吵得人心烦意乱。
黑板有点反光,大致能辨别出上面写着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她”当即想起这是复分解反应方程式,九年级下册内容。
初中化学都学了些什么?按顺序从前往后过一遍大致是:氧气制取、分子原子、化学方程式、碳和碳的氧化物、燃烧、金属、溶液、酸、碱、盐、其他。
复分解反应是在盐那一部分提到的,学到这里,初中生涯所剩无几。根据中考时间推算季节,现在正值盛夏,怪不得会觉得这么热。
有同学到讲台上擦掉方程式。化学老师拖堂后,下课时间就没几分钟了,下节课的老师会提前到,做什么事都要争分夺秒。
数学老师走进教室,让大家把辅导书翻到某一页。上课铃响起,“她”感到热得发昏,想打瞌睡。偷偷睡一会儿,不会有事吧?
小学课堂上常有打瞌睡的人,其中一部分人没有出现在初中。初中课堂上也常有打瞌睡的人,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考上了高中。高中课堂上有更多的人打瞌睡,很多人都这么做,好像约定俗成习以为常。
然而,能在上课时想到“偷偷睡一会儿”的人,绝对是少数。因为“打瞌睡”这一行为是通常难以预知、难以抵抗的,人们这样做,大多是身不由己。一个人先做好了“睡一会儿”的准备,那么在无人提醒、闹钟不响起的情况下,“她”睡的恐怕就不止一会儿了。
老师喊“她”,“她”没有醒,同桌敲“她”的桌子,“她”才醒来。老师走到“她”身边,让“她”下课去办公室一趟。
这堂课还在继续,“她”在半睡半醒之间一点都听不明白。“她”坐在座位上费尽心思地保持着清醒,这使“她”如坐针毡:要是能再睡一会儿就好了,反正你讲的我也听不懂,还不如上一节课呢。
上一节课是化学课。化学是初三才加入的课程,复习时只需要两节课。但是,要复习数学那就漫长得多了。
中考数学的难点大致有三方面:圆,二次函数,动态几何。
黑板上有多个坐标系,坐标系里有直线、曲线、三角形。毫无疑问,这是一道涉及动点问题的函数组合应用的题目,是货真价实的重难点和压轴题。
“她”的脑子想不到这么多。哪怕当前坐在教室里的“她”带了一点点徐萦则的体会,“她”也还是茫然不解。
终于把这漫长的一节课熬完了。
“她”尽量不去看旁边同学的幸灾乐祸的目光,出了教室后朝着与办公室相反的方向走,假装去上厕所。“她”打算先下楼,再从另一个楼梯口上来,这样就能避开一部分同学。
办公室里,老师拿着一张只有对勾的试卷指指点点。
试卷上出现的是勾还是叉,并不取决于题目做对还是做错,而是看学习成绩。
成绩暂时领先的人,他们的试卷上只有叉,因为他们错得少。对的题目不用管,哪道题做错了,画叉就行,减少工作量。
反过来,成绩暂时落后的人,他们的试卷上就都是勾了。
老师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地抛出,语气越来越严厉,态度越来越激动。
“她”站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