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新的格局(1/2)
公元451年,二月初十五,太子吴英的白事办完了。
三月一,宋寖也是姗姗来迟,回到了洛阳,然后第一时间被吴立炎派遣的太监收缴了他的军权,政权,只保留尊荣的身份。
然后回府禁闭,没有旨意不得出门。
吴立炎伤心过度,甚至没有见他一面。
太子病逝已经将近一个月了,文武百官通过这一次事件也是看见了两位嫡皇子的表现。
洛王吴欢,忠孝仁义,不顾瘟疫危险,陪伴他大哥走完了最后一程。
宜王吴熙,文政出众,这段时间协同两位丞相一起治理朝廷,代天子行事,让朝堂大事都平顺稳定。
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因为那可是太子薨,加上西北军事平定之后组成的乱局。
皇帝吴立炎没有插手,而是吴熙硬着头皮上的,依然能把事情理清,处理妥当,在文武百官面前狠狠的拉了一波关注。
支持他的人大多数都是文臣以及世家子弟。
永远不要小看文人,尤其是在太平盛世时期的文人。
哪怕这些文人的影响力远没有之前或者之后那么大,但他们却能影响很多事情的走向。
因为那年头能读书的都是世家或者大地主的孩子,这些人聚在一起组成文人集团之后就开始以地缘和血脉为枢纽,报团取暖。
他们背后代表了很大的一部分人。
可说来也好笑,其实吴立炎更加看中的是吴欢。
原因很简单,吴欢虽然只是陪着吴英走了最后一程,但在他眼里,这孩子忠孝仁义,是一个好弟弟,哪怕在回来之后,也是规规矩矩的守在吴英灵堂和他的身边。
并非吴熙不孝,他的工作也是吴立炎给他安排的,但人就是这样,在你悲痛欲绝的时候,谁在你面前忙前忙后,谁就可以获得你的好感。
吴熙理顺朝堂,自然得吴立炎的心,但吴欢还是更胜一筹。
两个人的差距由此拉开。
最重要的是吴熙处理政务的能力强,吴欢的其实也不弱。
可是这两个人立哪位为太子,吴立炎始终没有拿定主意,以至于到了他咽气的最后一天才确定继承人,也导致了未来七年的党争局势。
能在吴立炎手底下混的都是人精,没人那么傻现在去触碰皇帝霉头。
太子刚刚死,谁敢上书说立太子啊。
于是大业难得的渡过了三个多月的平稳期。
在此期间,吴立炎极少参与政务,除了军队方面之外,其他的事情都交给吴熙吴欢共同处理。
由此可知吴立炎也是个明白人,他知道太子这个位置终究是要选出来的,所以给予了自己两个儿子三个月的考察期。
除了军权。
这是吴立炎的立身之本,也是任何一位君王的本钱,绝对不能假借他人。
三个月的结果很明显,吴欢吴熙基本上不分胜负。
而且这两个人到现在还是相安无事,心里都是想着亲兄弟两个谁继位都差不多。
毕竟前面二十几年都是在大哥的阴影下成长,内心深处下意识的不愿意去接触皇位也正常。
但凡之前他们有什么想法,早已经被吴英敲死了。
可是非要有人出来搞事情。
那就是甘赢。
他不傻,没有直接说立谁,而是做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上书请求皇帝吴立炎看在宋寖家里两代忠臣的份上,解除他的禁闭,官复原职。
原话有一句:“使楚公(宋寖是楚国公)为陛下驰骋疆场也!”
然后他得到了吴立炎的答复。
“朕闻三郡百姓日夜念及前魏公之恩,魏公可三日之内离京畿,回封地,安抚百姓。”
翻译一下:给你三天时间,给爷滚回去你的三郡!
收到旨意,甘赢吓得脸都白了,他终于害怕了,汗流浃背了。
看样子自己的这个老表已经记恨自己了啊!
从因果关系上来说,如果不是之前甘赢在西北乱搞,导致张升惨败,恐怕就不会有宋寖带太子入西北一战了。
那么太子也就不会死。
甘赢此时此刻最应该做的就是老老实实协助两位皇子处理政务,又或者辞官在家,总而言之他要诚惶诚恐,卑躬屈膝的在吴立炎面前表现,才有可能未来更进一步发展。
否则他没有活路的。
如果他收敛,表现得诚惶诚恐,或许吴立炎还能念及旧情,不把太子之死的事情往他身上挂。
可甘赢不甘寂寞,这个时候跳出来捞宋寖,实在是不知死活。
宋寖本人得知这件事情也是吓得连忙上书,表示自己间接害死太子,罪大恶极,不敢奢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