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这句话,海权与国家外交(1/2)
“二弟慎言,陛下海禁也有他的苦衷!”
张安世一听翻了个白眼鄙夷之色更甚:“不就是防止白银外流,防走私,防倭寇吗!在我看来,闭关锁国,断绝和其他国家往来就是大错特错!”
看到两人还是不解的样子,张安世拿出黑板!用粉笔刷刷刷书写五个大字!
外交与军事
张安世直接说道:
“你们知道,外交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吗?”
另外两人自然是一脸懵逼。
紧接着,张安世冷笑一声,开始讲授起了外交与军事。
曾经有一个海外著名政治家、外交家、黎塞留曾说过一句话:“陛下,政治世界从不相信奇迹,以一当十的荣誉应当留给敌人,法兰西应该永远以众击寡!”
而另一个国家知名外交家卡斯尔雷也有一句类似的话:“英国的敌人永远比英国拥有更多的敌人!”
这短短的两句话,便已经道清了外交的本质!
军事决定了己方的战斗力,而外交则决定了对手的实力,外交成果决定了有多少敌人,有多少盟友。
多数情况下,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受到各种客观因素制约,短期内不会有大幅度的提升,而适当的外交策略可以有效分化对手,争取盟友,间接的提升军事优势。
而昭和军人式的外交,一切以武力代替外交说话,看起来很能振奋人心,实际上会让国家陷入以一当十的地缘困境,最终…走向衰败!
军事永远都是最后的底牌,不到迫不得已不该轻易亮出,一旦诉诸武力则往往意味着完全丧失政治上的回旋余地,最终不得不以国运为赌注。
在动武之前,外交则应当拥有绝对的主导权!
外交上的成果决定了军事上的风险,成功的外交可以让军队以最小的代价让对手屈服,而失败的外交则可能让一个帝国流尽鲜血亦只能接受耻辱的失败。
张安世看向了朱标和朱棣两人,问道:
“大哥,三弟,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
“人才!”
朱标马上说道。
国家的运行需要官员,百姓的管理也需要官员。
官员,便是在朝堂和百姓之间进行上传下达的中间人。
如果这些人,都是一群庸庸碌碌之人,那么整个国家,将会陷入极度混乱之中。
政令不通,政策不显。
国家距离灭亡也不远了。
“我觉得是军队!咱们大明的军队很强,如果没有军队的话,根本不可能将蒙元驱逐出中原,赶到北方去。”
“就比如那大宋,军队根本不行,只能苟延残喘,仗人鼻息。最终被灭国。”
朱棣言语之中,充满了对大宋的鄙夷。
隔壁,朱元璋也情不自禁的正襟危坐,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还是那一个个的普通百姓。咱之所以要杀尽那些贪官,就是因为那些贪官,他们搜刮民脂民膏,害了大明百姓。”
“你们说的都对,但不全面。人才和军队的确很重要,但国家的根基,是人。
是一个个面朝黄土的百姓!那才是供养了整个国家的根基!”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去谈人才,去谈军事!”
“咱就知道。”
隔壁的朱元璋也是露出了笑容:
“这小子的想法果然跟咱的一样。”
但是接下来,张安世的话,就直接让朱元璋一脸懵逼。
“而外交,不是军事,外交更重要的是金融话语权!”
“外交,是在多元博弈下的远交近攻动态斗争。”
“假设甲国是霸主国,乙国,丙国都是远离霸主的中等强国。
乙国通过一系列舆论,造势,游说,深挖霸主甲国与中等强国丙国的矛盾,则乙国,丙国的竞争性矛盾,通过乙国的灵活外交,将乙国,丙国矛盾变成甲国+乙国与丙国矛盾,同时缩小乙国,丙国矛盾明线,做暗线,则力推甲国,丙国矛盾主流化。
由此,乙国通过外交将乙国,丙国矛盾转移到甲国,丙国矛盾中,进一步激化甲国,丙国斗争,冲突。
则乙国,借助甲国的力量削弱了丙国,同时丙国,的反击施加给了甲国,则甲国,丙国互耗,乙国,坐山观虎斗,通过李代桃僵,乙国,成功金蝉脱壳,摆脱与丙国,的正面冲突,既削弱了丙国,又避免了被丙国反击。”
为什么甲国,会被乙国说服而遏制乙国呢?
权力斗争讲究平衡术,则通过乙国,丙国的斗争一旦反应出乙国,压制了丙国,或者丙国压制了乙国,霸主必须进行矫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