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 内儒外法?(1/2)
离开了尉缭府邸后,冯去疾将咸阳儒家数十位博士约至家中府邸,并告知从尉缭那里打听到的消息。
“书写比布帛好用,制作比竹简简单便宜的纸张?”
“一天能抄录几万本的印刷术?”
“不可能,绝不可能!”
淳于越诸位儒家博士们第一反应是不信,但想到藏书楼每日低价卖出去那几万本书籍,也不得不将信将疑。
“如果尉缭所言非虚,印刷术是不是也能为我们印制一批儒家的精要啊。”
“是极!尉缭既然出得书,儒家为何出不得。如果四书五经能借此大量传播出去,儒家何愁不兴。”
“既是如此,明日朝会我等一同请示陛下。人多势大,想来陛下也会看重我等的意见。”
于是,在第二日的朝会上,面对数百位大儒博士的施压,嬴政脸色隐隐带着几分怒意。
冯去疾暗叫不好,要坏事了,说好的是请求陛下呢,态度那么强硬能行?
要知道陛下可不怎么待见儒家,包括那位李斯也是如此。果不其然,他们的请求不仅被拒绝了,反而被陛下大发雷霆怒斥了一顿。
…………
“崇祯老弟,你说那儒家是不是太过分了。”
大明,金銮殿内,嬴政忙里偷闲跑来了大明。
谈话间,嬴政也将昨日朝会儒家博士所作所为简单说了出来。
“呵呵,先喝茶!嬴政老哥切莫气着自己了,那点小打小闹算得了什么。”朱由检笑着摇头。
“还小打小闹?朕都快被他们逼宫了!怪不得有史书记载朕焚书坑儒,要是他们再来几次,朕也不怕重现史书,坑杀一次儒!”
“若是嬴政老哥知道我大明文官的做法,怕不是直接螺旋升天了。”
朱由检想到大明死谏的臣子,也不禁发出了感慨。跟他大明文官一比,秦朝的儒生可不就是小打小闹吗。
“大明的儒生,也那般咄咄逼人?”
“何止。”
面对嬴政好奇的目光,朱由检也没什么好隐瞒的,简单说明了大明从朱元璋到他朱由检期间,数十个文臣死谏的情况。
“他们真不怕死么!”
嬴政脸色阴沉,如果换做是在大秦,那些文臣早被他夷了三族。
“有的或许怕的吧,有的是是为了能贯彻自己信念不惜直面死亡。”他想到了海瑞,想到了杨继盛等名臣。
“而且,死了能名传千古,对于那些文臣而言何乐而不为呢。”
从古至今,因为谏言被皇帝处死的臣子,最后大多都会被史书正名啊。例如夏朝的关龙逢,商纣比干!
“名传千古吗。”
嬴政双眼一眯,一千五百多年后的史书仍记载自己了焚书坑儒,确实是能名传千古啊!
所以说,赐死他们反而是成全他们?
但要是真的是有为了国家社稷,黎民百姓的高风亮节,嬴政觉得自己也不舍得赐死他们。
可想到大秦儒家那几百博士,嬴政不禁摇了摇头。能用的人才无外乎那十几个罢了,剩余的都是一些“酒囊饭袋”。
“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想印就给他们印呗,反正书籍内容的决断权在你手上。可以先审查一次,看到不顺眼的地方删去便是。”
“倒也是。”
嬴政若有所思,印刷术和造纸术在自己手上掌握,印什么书都需要自己许可。
不用十几年二十几年,竹简很可能被淘汰,即使是史书,内容都得被自己左右。
不需要所谓的焚书,几乎也可复现史书记载自己做出来的焚书壮举。
“当然了,朕觉得不能那么简单的便宜了他们,嬴政老哥不考虑以此来彻底收编儒家吗。”朱由检笑道。
“哦?崇祯老弟有何高见?”
对于儒家,嬴政起初是抱着拉拢的态度。
但看到千年后的明朝,看到了秦朝的结局,明白重用儒家必然的结果。
如果说儒家治世的思想是人人皆可读书,人人懂得礼义廉耻,国家自会安稳。
那法家的思想,则是以严苛的律法,治理国家。
有了造纸术和印刷术,大秦会出现大量的读书人,依靠严苛的律法治国的政策需要改变。
但即使是学识惊人的大儒,也会有许多作奸犯科的败类,所以律法可以恰到好处放宽松一些,但也绝不可以全部照搬儒家的治国思想。
嬴政意识到了,为何大明朝会以内儒外法治国,历史发展到最后,百姓得到了教化,得到了读书识字的机会。
而儒家和法家结合,才能让一国安稳。
$(".nodeContent")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