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派(1/2)
“舟中坐望江河,自西而来万里滔。雾里不见峡光,一壶佳酿醉中笑。晓看巫山凌太清,暮观霏雨水上飘,舞一柄长剑,独在此中乐逍遥!”这首词虽是颇具韵味,然则词藻不甚高雅,细细品味,其中却自有一番豪放之气,配以山间小调,闻之引人共鸣,回味无穷。
这首词乃巫山派开派祖师陆襄所著,陆襄本名陆卫襄,六十余年前因战乱流落至巫山,后在此处开宗立派。其父陆定国本是当年北方一支抗金义军的头领,率军与金兵周旋多年,后来蒙宋联合灭金,蒙古人却背信弃义率军南下攻宋,陆定国凭着一腔保卫大宋的热血,代领手下3000多义士一路南下往襄阳城投奔守将吕氏兄弟。吕文德、吕文换兄弟对率军雪中送炭的陆定国深为器重,委以守卫襄阳门户樊城的重任。
陆定国征战半生,未有妻室,直到在樊城遇见一生良配李氏,李氏乃襄阳城中富商之女,容貌清丽脱俗,性子却不似大户小姐那般娇柔,自幼颇爱习武,等到二十出头已精通武艺,得家父允许,自领一帮家丁日日操练,加入到守卫襄阳的大军之中。那日她带着家丁去樊城犒军,于城头与定国相遇,两人便结下一生之情,后由吕文德亲自做媒,成就了这一段姻缘。又一年,李氏生下一子,定国为其取名卫襄,顾名思义,盼的是此子成人之后能保卫襄阳抵抗蒙古。
陆卫襄自幼学习文韬武略,曾得从终南山应援而来的全真派第六代掌教尹志平指点内外功的修习,等到十五六岁,已长成一位文武双全的俊美少年。卫襄自幼深受父母影响,对家国大义已牢记于心,他少时常听父母讲述当年合州之战,在万急时分一位飘逸剑客从钓鱼城头飞下入蒙古军阵中。听亲历者所说,那剑客如从天而降的仙人一般无人可挡,他直取中军,一剑了结了蒙哥大汗,解了合州之围,之后飘然而去。每每想起这个传奇故事,卫襄心中都颇为向往,是以日夜勤习武艺,不敢有丝毫荒废。
然而大势终究难违,元世祖忽必烈称帝之后听从南宋叛将刘整的建议,大举进攻襄樊大地。陆卫襄二十岁那年樊城城破,父母等长辈同僚一同殉城。卫襄本欲紧随父母之后,然陆定国临终前要他拼死突出重围,日后为襄樊军民报仇雪恨,光复汉人河山。带着父亲的遗命,陆卫襄换上元兵的服饰,于入夜后抢得一匹快马向西而走,一直逃到巴陵境内巫山脚下。
巫山位于夔州境内,山势随着巫峡延绵百里,东邻夷陵,西接巴蜀。此间山灵水秀,风光迤逦,自巫山顶上向东而望,云雾朦胧之中好似可见旧日樊城,陆卫襄恍惚中看见父母正在城头远望。他泪湿衣襟,不愿再远离襄樊大地,便于此间住下,改名陆襄。常做行侠仗义之事,逐渐小有名气,后得夔州(今奉节)蜀安镖局资助,在巫山开宗立派,终成今日巫山一派。
开头词句,便是陆襄当年独自架舟畅游巫峡时所著。数十载已过,时至今日,著词之人早已仙去,唱词之人同样于长江岸边小船而坐,背背一柄长剑,腰间一壶美酒,却是另一位面目俊秀的潇洒青年。青年一身灰衫,手持一根长杆,独自于舟中垂钓,吟先人之词,品壶中佳酿,好不快活自在。
少年唱完这首词,不由独自低语:“师祖爷爷他老人家虽写此逍遥之词,却终其一生为抗元复汉四处奔走,从未真正逍遥自在过。我巫山一派势单力薄,武艺低微,连那武林抗元第一大门派镇元门也被朝廷剿灭了,我派焉能撼动元人的天下,此事当真是千难万难。”这青年乃陆襄之孙,巫山派现任掌门陆松之子,同辈弟子中排行第六,只因当年其母孙氏在山间溪流边赏景时意外产下,因此得名唤作陆溪。
身后突然有人笑道:“哈哈,纵有千难万难,此事也是我派上下毕生之追求,师祖他老人家仙去前曾留下一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我派后辈岂敢不为此尽忠竭力?陆师弟作为师父亲传弟子,焉能说出这种丧气话来?”
陆溪一惊,忙转过身一看,来人约莫二十七八,眉清目秀,温润如玉,一副书生模样,墨色长袍,手持一把折扇,背挎门派长剑,正是同门师兄朱鹤。朱鹤在门派同辈中排行第二,性格稳健,平日里勤练武艺,颇受掌门信任,这日奉掌门陆松之命前来寻陆溪回山受命,来得此处,听闻陆溪自言自语,因此出言警醒。陆溪连忙岔开话题:“朱二哥取笑了,刚才只是无心胡言罢了,不知你找我何事?”“掌门师尊要你回去受命呢,像是有要紧的事,快快随我来吧。”
陆溪闻言当即收好钓竿,用绳把船系在岸边树上。两人施展轻功,从山脚疾驰而上。这套轻功身法轻盈,与林中穿梭步频丝毫未减,乃是当年陆襄于巫山之中练功时受山里野猿荡树所启发而创,巫山轻功施展开来对内力损耗极小,多借山间树林的外力,速度却与高阶轻功相去不远,最大的弊端则是在平原戈壁无外力可借,巫山轻功的速度大打折扣。
巫山襄阳宫建在巫山登龙峰下,是门派所在地。登龙峰乃巫山十二峰之最,奇峰秀峦、气势峥嵘。正所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里云雾缭绕,终日不能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