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书屋

喝酒 (1/2)

2024-02-15 作者: 之作

喝酒(1/2)

男人的声音划破了夜晚的寂静。那声音就如同钢刀在地面拖行,又好像响尾蛇在草丛中滋滋的爬行。

不仅耳膜随着震颤,似乎也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心理不适。

倒不是这男人的声音有多么的不好听,只是他的音量超出了让人承受的分贝,而且尖利,毫无节奏而言。

例如,你的心刚刚随着它的高音被揪到了半空,他的声音突然低沉下来,仿佛在倾诉着什么,等你刚刚平复情绪,他的声音又毫无征兆地变成了冲天炮,突然响彻天地。

几轮下来,我的困意早就消失了。看看手机,已经深夜十一点了,而他却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他应该是喝醉了吧。一个成年人,这样不顾风度,不顾体面,话语当中充斥着戾气和咒骂。

并且在这样一个深夜,一个住宅区的外面,一个大部分人都已经进入梦乡的时刻,不管不顾,肆意的宣泄着自己的情绪,可能只有在喝醉酒的状态下才会如此吧!

社会要求男人要坚强内敛,但并不是每个男人都能够轻松化解当今社会的压力。

虽然说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但是如果你真的看到一个男人在公共场合痛哭流涕,还是觉得这个画面实在过于违和。

不过如果他的身边有酒瓶,我们似乎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于是酒就变成了一个催化剂,一个借口,成了男人们宣泄压力和愁绪的途径。因为男人喝酒,古来有之,也似乎成了国民的一种共识。

男人不喝酒,就像女人不化妆一样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我们北方劝酒之风兴盛之时,劝酒人常常说的劝酒词就是:“是男人,就把这杯酒喝了!”

这句话逻辑当然就有问题,我们暂且不去讨论。历史上因为喝酒贻误战机,丢掉性命,连“人”也做不成的例子比比皆是,更何况做男人!“酒池肉林”更是荒淫无道的代名词。

人们常说“小酌怡情,大酌伤身”不无道理,“小酌”促进了诗歌艺术的发展,“大酌”可能会斯文扫地,害人害己。而今天晚上的这位男士应该已经达到了“大酌”的程度了。

并没有人去规劝他。所有的人都躲在自己的屋里,静静的听他一个人的表演。

他的亲人和朋友都不在身边吗?他是一个众叛亲离的人吗?还是因为他的亲人秉承着“不要企图劝醒一个故意喝醉的人”的训诫,所以对他不管不顾呢?

他是因为孤独而买醉?还是因为买醉而更感到孤独?我是应该因为他打扰了我的休息而生气?还是应该对他表示同情呢?

我的生气或者同情又对他有什么影响呢?当我不诉之行动的时候,又有多少人知道我内心的真实想法呢?

屈原对渔夫说,“世人皆醉,唯我独醒”。沉醉和清醒是人们对他人和自己生活状态的一种评价。

有时,人们说,“酒后吐真言。”有时,人们又会说,“他喝醉了,说的是胡话。”

我没有喝醉过,并不知道喝醉后的真实情况。

从一些文学作品的描述中推测,醉酒的人精神比较亢奋,动作和行为一般会具有表演夸张的成分。

例如武松醉打蒋门神,武松完全清醒,不过是戏精附体,在醉酒情况下故意调戏一下蒋门神的小妾,这样做也无损英雄形象。

我猜想这可能是武松内心深处真实的“恶”,拘泥于人伦和自我道德的要求,他对嫂嫂潘金莲的挑逗是既厌恶又享受,只要潘金莲没有实质的行为,他都装聋作哑,享受着嫂嫂对他的关怀。

当然后来,潘金莲触碰了人伦的底线,我们也都知道结局,武松杀了潘金莲。可是,他不敢对潘金莲所做的行为,投射给了蒋门神的小妾。

否则我们无法理解,他的实力完全吊打蒋门神,可以直接找蒋门神开打就可以了,何必要欺负蒋门神的小妾呢?是为了激怒蒋门神?没有必要呀!

由此可以推测,醉酒的状态可能比我们清醒的时候更清醒,透过一个醉酒人的行为,我们还是能够看到他的真实想法。

所以大部分人同意“酒品即人品”这一观点。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即使是在喝醉酒的情况下,我国刑法也从来没有因为一个人喝醉酒而免除处罚规定。

我们喜欢李白的潇洒不羁,张扬狂放。李白喜欢喝酒,常常喝醉。并且留下的许多千古传诵的诗歌都是在酒醉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

我们遥想古人风采,心驰神往,恨不得也说出“愿做青藤门下狗”类似的话。

可是李白的夫人,说不定看到的是另一光景。再伟大的诗人,退去光环,在家人眼中,亦不过是寻常人。

若常常宿醉,喝醉后杯盘狼藉,可能也会生出无限的烦恼。好在李白常年游历在外,鲜有和家人团聚的时候,

李白写了那么多歌颂友情的诗,但我却没有读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