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1/1)
坐落在西北的小镇。深秋,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雨绵绵,使人心烦。
简陋的教师宿舍里,一桌,一椅,一台电脑,是他工作的地方。
一张躺上去就咯吱响的简易木床,是他工作的时候学校配的,现在已经破烂不堪,是他休息和遐想的地方。
靠近门口,是一张破旧的课桌,上面是一个电饭锅,玻璃的锅盖上有许多油污,斑斑驳驳,这是他吃饭的家伙。房门的背面贴着课表,这是唯一能看出他是个老师的地方。不错,他是一个老师,一个灵魂的工程师,一支蜡烛,一只春蚕,他有时候也这样自嘲。一个中年的老师,头发不长,也不怎么整齐,可以看得出,这理发师的手艺也不怎么样。对了,这个封闭的小镇里,本来就没有什么高超的手艺,何况,他还懒得去更远的手艺较好的大白口袋哪里去,随便就在学校门口的那个什么学生三元的那里对付了,好在便宜啊。
他还想着昨天的事情,真是无聊啊,都这么大的年龄了,还要在这个无聊的问题上去想。这个问题难道就真是个问题吗?他皱了皱眉头。好在马上又舒展开来,看了看墙面上的字画:有志者事竟成。他呵呵一笑,是啊,那个男儿能想得到随着年龄的增长,梦想会离自己越来越远了呢?
记得在刚上班的那年,意气风发,好像世界都是自己的。泥泞的校园,杂草丛生的花园里,留过他的脚印,也抛洒了他许多的汗水。有过他的辉煌,也有过他的爱情,现在似乎什么都没有了,包括自己的生命,都只有一个躯壳,没有了思想的人还是人吗?何况没有思想的老师呢?有时候,他也为自己的三千元的工资感到委屈,不是为自己就是为国家。自己的十几年的心血,换来的工资,经常让他脸红,囊中羞涩,没有旅游,没有社交,没有名牌衣服。也为国家感到不公,学校已经从两千人的规模到两百人的规模了,他自己,每天也只有一节课,和以前相比,工资也从五六百涨到三千了,工作量却一降再降,到几乎没有什么工作了,国家不屈的慌吗?
窗外,只有秋雨和萧条。
屋内,只有形单影只的老去,这样的生活,不是他想要的,他的理想是:改变教育现状,让更多的乡村孩子能走出去。他奋斗了许多年,也有许多的孩子走出了乡村,可是,他发现,让孩子走出去的原来不在于老师和孩子们的努力,更多的是政府的一句话,扩招,到处是大学生,专科录取线都到160了,还有什么人不能上大学?上了大学又能怎么样呢?眼下的现实是,年轻人都不回乡下了,真正的走出了乡村,留下了一个空壳的农村,人口锐减,土地荒芜,他算着,再有十年的时间,就没有农民了,土地就留给90前了,90后都成了城市人了。
难道这样不好吗?自己也就成了最后的乡村教师,带着自己的梦想守候在偌大的校园里,直到退休回到空壳的乡村,孩子们是不回来的,自己既是学校的留守者,又是乡村的守望者,最后的价值就是农村蜕变的一个见证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