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老太师离京(1/2)
“秒,绝秒!”众人拍案叫绝。
每个字发音都差不多,而且却能形成一篇意义深远的文章。这宣武将军任宁不愧出身名震天下的太师府。
若是他从文……
众人下意识地扭头看了一眼脸色通红的状元郎。
估计就没池中玉什么事了。
长兴帝看完,脸有深究地问道:“老太师,这也是宣武将军所写吧?”
不是说他早脱离任氏一族了吗?难道他又重新上了任氏族谱?
咳!
现任族长任奕轻咳了一声,拱手道:“陛下,任宁确实早与我太师府脱离了关系。”
“而且……他也从未上过任氏的族谱。”
御书房顿时一片沉寂。六部高官们更是脸色各异。
长兴帝不由皱眉。
那两家或者说星落军团又是怎么和太师府混到一起的?
老太师上前几步,笑得风轻云淡,“陛下,这拼音识字法和风车传讯法传回星纪城也就是前一步后一脚的事。”
老太师言简意赅的话让很多人都莫名其妙,然而长兴帝却是讪讪地撸着龙案上凉冰冰的镇纸。
他听得清楚。
既然风车传讯法已经被先一步否决,那后到的拼音识字法八成也是相同的命运,韦君谦只好寻找其他门道。
这不,一番周折后转到了老太师手里。
又是一番议论,对于推广的拼音识字法,有人反对但也有人坚定地支持。
最后还是长兴帝一锤定音。
“允!”
先编写云垂大字典,确定每一个文字的准确发音。
至于推广不推广,观察后再作决定。
六部官员们这才满意地出了宫。
云垂文字千千万,找出所有的字来并加以定音,不是件容易的事。估计没个十年八年绝对完不成。
而且长兴帝此时心情好,臣子们也不好明着反对。
回到太师府,老太师连口茶都没喝,二话不说吩咐仆人收拾行装。
“父亲,”任奕收到消息连忙过来问:“马上要过年了,外面天寒地冻的。你这是要去哪?”
“寻访天下名士,收集所有古籍文字,一起定调各字的发音。”
这是老太师的心愿,任奕没有反对。
他指着外面的漫天飞雪劝道:“父亲,外面到处大雪封天的。您再急也不急于一时。不如过了年后再走也不迟。”
“再者国子监或皇宫博文馆都有着大量的古书籍,星纪城上百万人口中也有不少鸿儒之士。父亲您大可以趁此机会和各位先生先把里面所有的文字定调。”
老太师摇头。
“星纪城早已满是铜臭和功名利碌,各家各府处处勾心斗解。留下来的人没有几个能静心宁气地作学问的。”
“再者,谁说星纪城的发音就是标准发音?老夫得多找些同好一起研讨后才能确定每个字的发音。”
说着说着,老太师长叹一声。
人只有老去才知道时间的重要和紧迫性。
暮年之时他好不容易才找到这辈子的目标,不把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做好做完,老太师觉得自己就算死也死不瞑目。
又岂是外面区区的风雪所能阻挡的。
任奕苦劝不过,一声长叹后只好让仆人多多收拾行装,最后千叮咛万瞩咐地把老太师和长子任荣送出了星纪城。
“老太爷、大公子,我们先去哪?”赶车的老仆冷得直打哆嗦。
车厢里的老太师想都没想:“先回星落老家。”
星落郡是云垂帝国的龙兴之地。
六百多年前,前朝一片糜烂,在内百姓民不聊天;在外各邻国大军压境,到处战火纷飞。
星落、萤川和云中三郡地处西南四周更是群山环绕,几乎是最后的净土。
为了活命无数百姓纷纷向西南迁徙。
因此许多家族里保留了不少完整的古籍甚至是上古国宝。据说九大镇国之宝的传世石鼓也在其中。
老太师正是为此而去。
禁宫。
封笔后的长兴帝无所事事,四处游玩。
自八皇子死于乱民之手后,各嫔妃一个个躲得远远的,生怕自己乱说一句,自家儿子就死于非命。
“陛下,老太师……”锦麟卫统领过来低语了几句。
长兴帝沉默了半晌,又问了几句话,感概之余分别给太师府和任宁的宣武将军府赐了一柄玉如意。
任奕丝毫不意外,恭恭敬敬地接过玉如意,送进祖祠小心翼翼地供了起来。
而任宁人在南边广信郡,无法回来过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