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1):收养豆丁(1/2)
三月开始,社里差不多开始陆续的上工了。每年都是那些事。大人上工,小孩子都得跟着。在眼前,大人放心。好在这时候也只上半天工。小丫跟着也没事,就在地边上打军体拳,练桩,想试试把自己练到极限的时候再坚持会有什么效果。
尴尬来了,两个小时的站桩基本没啥反应,下盘稳如泰山。看来靠蛮力不行。
哪里才能找到极限的修练法门呢?
社上人来人往,都当小丫在玩,没人当回事。
没有任何线索,只有一个概念。也还好了。
三月天,东北的冻土基本化开了。即使还有零星的冻害,也到了不伤水的时候。这时候就开始植树了。每年植树都是春天花费人工最多的项目。
不出小丫所料,妈妈不经意扦插的杨树苗还真被征集了。公社没有直接给钱,而是算的工分、还是算的整工分。小耿同志高兴,晚上回来时一直哼着调。同行的都被感染了,和他一起吼了几嗓子。
小树苗都起走了,剩下都是长的有点歪的,也没舍得拔了,就长在那,大了挡挡阴凉也好,也不碍事,还能省一些坯。
不错,树苗起走后,家里的院墙要砌起来了。那些坯堆在那一年了。
这次植树知青也参与了,这些知识青年大部分都开始活动了,想着调回城里了。一些一直爱学习的,就想通过高考直接回城。去年队上的有一个就考回了京市,让大部分的热血青年看到了一条光明大道。冬天高考成绩下来后,接着又公布七八年夏季的高考沿续取消前的时间,在这之前还有一次工农大学生的推荐。可以说,这一次植树造林后,他们基本上都走了。具体到什么时候下乡知青全回城了,小丫没印象了。
爸爸妈妈都参与了植树造林,小丫就得跟着一直跑。穿得干干净净的,知青们也爱逗她说话。谁逗谁就不知道了。小丫就问每一个知青家乡的风土,有什么传说,这些小孩子都感兴趣。周围几个孩子听到讲传说,也会围上来等着听。
其中一个河南的吹他们那里是中华文化的中心,文化起源在洛水,那里有伏羲女娲、有画卦台;浙江就说他们那里有大禹治水的遗迹,有定海神针;山西的,说他们家往西多少里是华国龙脉所在,那里能看到白日飞仙,还能看到穿道袍的凭空飞行。最离谱的是一个东北本地的:“唉,不知道了吧,东北的黄大仙远近知明啊,如果白天撞到了,你没上好贡,晚上就找你麻烦,轻则让你鼻歪眼瞎,重则要你的命。所以路上你们看到了黄大仙,千成不要打,要恭敬的请他先行。”
这些传说,前世小丫都有听说,只是从没想过去验证。她不是出世修行,有很多的顾虑,第一次按占卜出去观看星相,家里人都不太赞成。慢慢的她也就沉下心来修心。所以万事都很难让她心动,说她铁石心肠也好,说她冷漠无情也罢,她只考虑跟她相近人的感受,其余很难让她的心有波动。
小丫想好,有时间,这些地方要去访一访,探一探,千百年来,这些传说从未消失,肯定有它的不知为何的原因。
至于黄大仙,还不好说到底有没有,至少她没见过,也不好下结论。
这时,一个知青一锹下去,挖出一个红乎乎的东西,没有毛,眼睛也没睁开。那个东北人开玩笑的嚷着:“你麻烦了,你碰了黄大仙的儿子,看今晚黄大仙找不找你!”
那个人身体哆嗦了一下,马上装着镇静:“听你瞎说,这是老鼠崽子,还黄大仙。你吓不着我。”
其余的人,也嘻嘻哈哈的笑开了。
小丫仔细观察那个小东西,不象是老鼠仔,没这么大的。正当她低着头看时,许是挖出来冷了,他瑟缩了一吓,也吓了小丫一跳。
这时挖的那个人想一锹把这个东西铲扔了。没的在这里膈应人。
小丫拿出小手卷,把这个小东西裹了起来:“叔叔,把它给我吧,它还没长毛呢,没准是个好东西呢。我养着玩。”
那个青年不置可否,拿就拿吧。
小丫把小家伙揣在兜里,去找妈妈去了。
到了妈妈那,把这个小东西给妈妈看,告诉妈妈她想养着玩。这时候姥姥正在旁边,看到小丫手里的东西,若有所思,但没开口。
妈妈也看不出这是什么,就答应她了,这么小,也吃不了啥。
回到家后,那个小家伙醒了,拱着嘴“吱吱”叫着,估计是找吃的。小丫赶紧冲了一汤勺的奶粉。冲好后把小家伙握在手里让它喝。
还好,小家伙喝的也起劲,没有一点不适。喝完还咋咋嘴,很安逸的样子。
小丫用一个笸箩给它弄了个小窝,准备好好养它。
$(".nodeContent").last().addClass("halfHidden2");setTimeout(function(){$(".nodeEnd").last().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