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河边垂钓(1/2)
他还未来得及细想,门外已传来敲门声,何雨柱清晨即来探访家中备有哪些菜肴,以便根据现有食材预先规划菜单。
“雨柱哥,别客气,先喝杯水。”
“我不渴,刚吃过早饭就来了。小宇,你不用操心,我这次来主要是想看看你们准备了哪些菜品,我们商量一下该做什么菜?”何雨柱制止了张宇递过来的水杯。
“雨柱哥,我对这方面的了解不多,今天的菜品全听您的意见。
对于张宇全家的信任,何雨柱心中喜悦万分,拍了拍胸脯保证道:“小宇兄弟,你尽管放心,我必定全力以赴,拿出我的最高厨艺,绝不让你丢面子。”自何大清离世后,他已有很长一段时间未承办过大宴席了。
许多人因其年轻貌美,对其技艺和经验抱有疑虑,今日他誓要以此机会重新树立威望。
在何雨柱的精心协作下,暖房宴席得以顺利完成。
来宾按照亲疏关系赠送礼品,赵大爷负责在门口登记各家礼品清单,这份记录将成为日后参加他人喜庆活动时赠礼数额的重要参考。
张宇观察到,礼品的种类与数量因人际关系的亲疏而异。亲近者常会送上暖壶、脸盆或布匹等贵重物品;关系稍远者,则可能带上糕点等食品;更远的关系,则可能只送上几毛钱。
值得一提的是,那个年代参加婚宴或走亲访友,若是知情达理之人,多半会带上自家的口粮。毕竟,在口粮定量供应的时期,赴他人家享用一顿丰盛宴席,很可能相当于消耗掉主人家一周的口粮,这对于主人家后续的生活无疑是个挑战。
宾客们对何雨柱烹制的“八大碗”赞不绝口,尽管受限于原料,部分原本的菜品有所调整,然而优质的食材搭配上一流的烹饪技巧,依然呈现出令人满意的佳肴。
宴席结束后,不少人都询问是哪位大厨的手艺,并表示今后若有宴会也会邀请他掌勺。
宴席上所饮乃是地道的老白干,即高粱酒。
几位德高望重的长辈被特别安排在同一桌,如本院的孙老太爷、赵大爷以及邻院的几位大爷。
他们所饮用的则是汾酒,汾酒在那时被誉为国酒。
和许多人一样,他曾误以为茅台才是国酒,但在众多穿越重生的故事中了解到,
事实上,查阅资料后才得知,在1949年开国大典之后,
尽管在现代,茅台酒已成为世界闻名的美酒,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茅台酒的生产仍停留在小规模的手工作坊阶段,无法在短短几个月内实现大规模生产。
餐桌上率先摆放了一些冷盘小菜和米饭,供众人佐酒畅谈。待话题渐入佳境,“八大碗”这才逐一端上。
待菜品上齐后,大家纷纷埋头品尝,无暇交谈。
饭后,几乎没有什么剩余的菜肴。厨房事先预留的部分菜品送给了何师傅作为答谢。
风恬浪静,岁月悄然踩过轻柔的足印,携卷着旧日的美好渐行渐远。
转眼间,盛夏热烈登场,初中毕业证书与高中录取通知书相继发放完毕,姑父便陪同他前往高中报到。
学校核实了他的录取通知书、工作证明以及王主任岳父的引荐信后,同意他保留学籍在校,平日无需到校上课,但考试时务必参加。
更为关键的是,高中毕业考试的成绩必须达到合格线以上,才能领取毕业证书。
在工作方面,他也并未松懈,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与吴哥的指导,他已经能够独立承担起各种采购任务。
从本月开始,他拥有了每月固定的采购额度。
今天恰好是他难得的休假日,于是他来到护城河边垂钓,听着蛙鸣才意识到时光流转。
记忆中,
忽然,河岸边的水草丛中跃出一只青蛙,停顿片刻,呱呱叫了两声,然后从身旁跃向远方。
进入7月,今年的天气格外炎热。比如今天,天空湛蓝无云,阳光炙热如火,直射大地。
偶尔吹过的微风,却只是带来了阵阵热浪,扑在皮肤上,更使人感到燥热难耐。
在这个季节里,人们无不期盼着能有一场及时雨降临,然而总是未能如愿。
酷暑之下,屋内更加闷热,四合院的夜晚呈现一派独特的景象。每到晚饭过后,家家户户便会将椅子和竹床搬到门口的阴凉处,手持蒲扇,在门前纳凉。
直到夜幕降临,月色洒满大地,地面泛起微微露珠,人们才逐渐返回室内休息。
他今天也是因为在屋里热得难以忍受,才选择了来河边垂钓。
护城河边还算凉爽,他找了个树荫处,展开随身携带的折叠椅放在树下。为了方便携带这把椅子,他今天特意骑了姑父的自行车前来,同时他还带来了一个大水桶。
河边同样聚集了不少垂钓者,他们在椅子上悠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