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觅踪寻影七(1/2)
结束在学校的调查,线索的指向再次聚焦到清风山,凌志思索片刻后,叫上李博和林虎决定再去一次大王庄。
这次前往大王庄,已经是轻车熟路,在村主任王水军的带领下,凌志三人直接来到王海洋的家中。
王海洋的家是一座简朴的农家小院,砖墙瓦顶,院落里种植着一些蔬菜。
王海峰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母亲在十年前查出肾病,长期需要透析治疗。
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依靠父亲每日劳作和农作物产出的微薄收入。看到凌志的到来,他们显得很惊讶。
凌志并未告诉他们王海洋失踪的事情,简单寒暄了几句,就和他们聊起王海洋的一些情况。
据王海洋的父母介绍,王海洋一直很懂事,学习也很努力,是个让人放心的好孩子。
两周前回到家,背着母亲悄悄的给了他父亲800块钱,说是勤工俭学的工资。第三天晚上,就离开家回学校了。
当凌志问到王海洋有没有什么异常情况时,他父亲想了想说,有一件事有点奇怪。
在暑假时,原本喜欢待在家里的王海洋,突然开始频繁地上山,而且每次都神神秘秘的,回来时总是灰头土脸,身上还带着一些泥土和草木的痕迹。
他们曾询问儿子发生了什么事情,但王海洋总是含糊其辞,不肯透露太多。
这后面的清风山上很危险,他们曾多次警告王海洋不要去,王海洋嘴上答应的好好的,但还是悄悄摸摸的上山。
不过,看到儿子每次都能安全回来,估计并未踏足山林深处。他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再管。
凌志点了点头,这些信息与他之前猜测的情况相符。
离开王海洋家后,他们又向其他村民询问,希望能从他们口中得到更多的线索。
这时,一个住在村口的成大爷走了过来。他告诉凌志,在十几天前的一个晚上,他曾看到几个年轻人背着包从村边走过。
看着方向像是要上山,他本想叫住他们,但他们走的飞快,一眨眼就不见了。
因为当时天色已晚,他看不清那几个年轻人的面孔。但他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个就是王海洋。
凌志将高飞的照片拿出来,让成大爷辨认是否见过。成大爷仔细端详后说,虽然没有看清楚脸,但看身形和其中一人有些相似。
凌志的眉头紧锁,看来他们是真的上山了。
那现在还在山上吗?
他们上山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是为了盗墓还是其他的原因?
另外几个年轻人又是谁?
他们为什么要选择在晚上上山?
这些问题在凌志的脑海中盘旋,让他无法平静。
为了寻找答案,凌志决定尽快上山一趟。他再次联系林拓宇教授,跟他讲述了在十几天前就有人上了清风山,其中就有王海洋。
他想组织一只搜索小队,先去山上勘察,寻找众人的踪迹。
预估王海洋他们很有可能是奔着山上的梁王墓去的,凌志希望林教授能够委派一名对梁王墓有深入了解的研究人员同行。
林教授听到这里非常焦急,他一定要参加搜索小队,他是最了解梁王墓的人。
他表示将马上和上级部门商议,最晚明天一早赶到大王庄,随后,不容凌志反驳,就挂断了电话。
面对又固执又专业的林教授,凌志也无可奈何。
凌志又将自己最近搜集的线索和市局王局长做了汇报,并把自己的计划一并托出。
王局长对凌志上山搜索的计划表示赞同,但鉴于清风山山路崎岖,荆棘遍布,建议一定要做好安全措施,保护好林教授人身安全。
凌志把搜索小队的临时指挥部,设在大王庄村委会。抽调林虎、李博和王远为搜索小队成员,刘月在指挥部当联络员。市局里紧急调配的登山用品和各种物资也在午夜前运到。
凌志还请村主任王水军帮他们介绍一位向导,王主任向他推荐了守林员胡振华。
胡振华是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他的面容刚毅,布满风霜。
他曾经是一名军人,服役期间因为表现出色,多次获得表彰。后来在抗洪抢险救灾中负伤,随后离开部队。光荣退役后,他选择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守林员。
他对清风山附近的地形了如指掌,走过荆棘密布的山路,也知晓一些隐藏在暗处的土匪陷阱,据听说他最远到过清风山的半山腰。
第二天早上七点,两辆越野车在村委会门口稳稳地停下,车门“砰”的一声打开,一位中年学者和一位年轻助手从车内走出。
正是著名历史学家林拓宇教授和他的得力助手陈文彬。早已等候在此的凌志,走上前与林拓宇教授握手,表示了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