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姜维:该死的竖阉!活该一世无卵!(1/3)
卫青猜对了,但此刻卫青宁可自己没有猜对。因为他们陛下又开始为他拉仇恨了。
刘彻特别骄傲:“仲卿果然猜对了!”
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后面这句——
“满朝文武皆不如大将军啊!”
卫青:“……”
满朝文武如不如我不知道,但满朝文武的眼风有多像刀子,我现在就体会到了。
*
【刘禅是放飞自我了,但幸好还有上一代的老人在。这些老人是真的对昭烈帝刘备忠诚不渝,得知刘禅开始享乐后,立刻上疏进谏,也不管自己会不会被现任皇帝反感记恨——毕竟这孩子是真的压抑了好多年。】
【“陛下,这是你身为帝王的责任!”】
【“寻常人家可以肆意玩闹,可陛下你肩负万民,受万民供养,怎能妄为!”】
【“陛下!莫要忘了先帝!忘了丞相啊!”】
【听着耳边撕心裂肺的话语,刘禅这个老实孩子又是心虚,又是愧疚,讪讪回宫。】
【此时,蒋琬虽是诸葛亮接班人,却终究不如诸葛亮在蜀的地位,诸葛亮敢直接行使相父权利,对刘禅进行要求,《出师表》中通篇都是‘宜’‘不宜’,正是不止把刘禅当皇帝,还是当子侄的证明。可蒋琬没办法这么做,因此,很多事情必须刘禅表态,他手中也开始有了君王的权力。】
“要出事了。”唐朝,唐高宗李治看到这里,敏锐地察觉出来季汉在诸葛亮一死,就存在了一个大问题——
刘禅这个皇帝,能在朝堂中起作用了。
同样一件事,诸葛亮可以直接替刘禅处理了,事后再和刘禅掰开了解释:我这么做是因为巴拉巴拉……那些大臣的心思是巴拉巴拉……陛下以后遇到这样的事可以巴拉巴拉……
蒋琬不行。
蒋琬可以处理军国大政,却无法逾矩,遇到需要做出判决的事情,他要呈给刘禅,由刘禅批准,虽说刘禅对他的呈表无有不允,可终究是不一样的。
而且,蒋琬在朝臣中的威望不如诸葛亮。
所以,诸葛亮刚死,在刘禅治理下,就立刻冒出了魏延谋反案。
【魏延、杨仪是诸葛亮北伐时的左膀右臂,二人素来不合,已经发展到拔剑相向地步,有诸葛亮在其中调和才没让事态升级。但诸葛亮一死……】
【画面里,魏延砰砰砰拍着案几:“丞相的遗嘱是退兵?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丞相入蜀之后一直为北伐而辛劳,如今战况正好,又怎会因自己死亡而致使北伐功败垂成!我知道了,是杨威公那竖子不想北伐,只想偏居一隅,私造遗嘱!不然,倘若丞相密令姜伯约、费文伟、杨威公那斯自带兵撤军,而我魏延断后,以丞相之谨慎,又怎会连通知我一声都无,让那竖子派人告知我!”】
【随后,视频开始回放刘备死后,魏延在季汉的地位。】
【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凉州刺史,汉中太守,封南郑侯,假节钺。由诸葛亮一手提拔。】
【魏延没想那么多,他和杨仪不合,就先入为主认为是杨仪在以权谋私,然后,他搞了个骚操作——】
【率军焚烧栈道,先一步切断杨仪归途。】
【火光之中,杨仪满脸卧槽。】
【下一息,画面变动,是刘禅收到了魏延和杨仪的上表,双方都表示:】
【“陛下!魏延/杨仪谋反!”】
【面对这两份表,刘禅满脸懵逼:“怎么突然就谋反了?”若是有为的皇帝,便自己判断了,但刘禅……再次翻出《出师表》。】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愿陛下亲之信之……嗯嗯!明白!那就问一下侍中和长史吧!”】
刘备简直心有余悸:“军师,幸好你留了出师表。”
诸葛亮瞧了瞧主公,虽然不忍心,却还是言简意赅地:“但出师表不教人怎么应对党争。”
刘备叹气。
对,党争。阿斗那傻孩子没看出来,他们这些旁观的倒是看得一清二楚。魏延和杨仪的矛盾出于他们的性格,一人性矜高,一人性狷狭,都是脾气一上来,谁都不给脸。以前有诸葛亮压着还好,不至于到不死不休的地步,可诸葛亮一死,魏延和杨仪就像是抓住机会,一定要把对方置于死地。
本来,这事要有人调和说不定也就压下去了,但,最该负责调和的皇帝没能力调和,而有能力做到的蒋琬没那个威望,以前我们听丞相的,那是陛下相父,可你蒋琬算什么,都是大臣,你就比我们高贵?
现在皇帝又拿着两封表来问大臣:“你们说,他们到底谁谋反啊?”
你这样问,就算不想站队,也得站队了啊!不吭声,或者两头作保的墙头草会两边都得罪,吭声就只能挑一个人为他做保证。
【彼时,仍任侍中的董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