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针对沈万三的策略(2/3)
“若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拘捕并充公其财产,又恐社会舆论指责朝廷不公,令其他商人心生惶恐。”
“那么,该如何巧妙地割取沈万三的韭菜呢?”
李恒解释道:“首先,官府可暗中在他家中埋藏一些谋反的‘证据’,随后再派人搜出这些‘证据’,指控他的家臣或亲人意图谋反或与元朝余孽有染。
其次,官府发布公告将此事昭告天下,激起民愤使百姓群起而攻之,这样朝廷对他采取行动便名正言顺了。”
“李先生的意思是,朝廷故意栽赃他谋反?”朱元璋问道。
“这怎能称为栽赃呢?这只是朝廷常用的一种手段罢了。
朝廷代表国家行事,其所为不能用常人的道德标准来衡量,因为国家聚财也是为了天下百姓。”
李恒辩解道,“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并不直接栽赃他本人,而是他的亲信或家臣。”
“沈万三在嗅到危险气息后,自然会选择用金钱来平息此事。
若他不愿出钱摆平,那么谋反的罪名便会从他的亲信家臣转移到他自己头上。
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他应该懂得权衡轻重。”
“妙计!”
朱元璋拍案叫绝,“这样一来便能堵住悠悠众口,其他富豪即便知晓内情也不会感到惶恐不安,他们只会认为是沈万三咎由自取。”
“高明!”徐达也赞叹道。
他在心中暗想这些阴谋诡计,自己即便苦思冥想一辈子也难以想出,自己只擅长领兵打仗。
这些读书人果然诡计多端,玩弄阴谋一套又一套。
日后千万不能招惹读书人,否则被他们算计了恐怕还蒙在鼓里。
“李先生此计甚妙!”朱元璋称赞道,“但有一点我仍不解,为何不直接栽赃沈万三本人,而要栽赃他的家臣或亲信呢?
直接将沈万三打倒并充公其全部财产,岂不是更为直接?”
李恒听后并未直接作答,而是指了指地里一株长势喜人的韭菜道:“这么一株茁壮成长的韭菜,为何要连根拔起呢?先割一茬待它长起后再割第二茬不是更好吗?”
“这株韭菜的生长速度可是其他韭菜望尘莫及的。”
“原来如此!”
朱元璋会心一笑。
沈万三作为大明首富其赚钱能力可非其他商人所能比拟。
“另外诬陷他的家臣或亲信还有一大好处。”
李恒继续说道,“因为这样做,连沈万三自己都可能不清楚这是朝廷在故意整他。”
“他或许会以为是自己用人不当,毕竟能担任沈万三家臣或亲信的人都非泛泛之辈,都是有些心机和能力的人物。”
“对于那些心机深沉的人,沈万三也无法完全掌控。”
“高明!”
朱元璋向李恒竖起了大拇指。
李恒接着说道:“另外……韭菜割了之后还需及时浇水,否则它会长得很慢。”
“待沈万三出钱摆平事情后,朝廷应立即恢复他的名誉。甚至可以让朱元璋亲自赐他一块匾额赞他为爱国商人。”
“让他拿回家后可供炫耀并流传后世。”
“得到爱国商人的匾额后他会更加努力地赚钱。”
“这样做他不仅不会怨恨朝廷,说不定还会感激朱元璋的皇恩浩荡呢。”
这番话让朱元璋和徐达听得目瞪口呆。
李恒的这一系列操作实在是太过高明!
沈万三只是他举的一个例子而已,对付其他地主富豪同样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朝廷很快就能获得巨额财富。
有了这笔钱朝廷就可以用来进行建设大力发展农业、剿灭匪患大明的繁荣指日可待。
李恒的这条计谋可谓是千古一绝!
既无前人的经验可循也无后来者可超越。
几乎适用于各个朝代。
而且即便有一些极其聪明的富豪看出了端倪,他们也无能为力,因为是朝廷出手他们只能顺从。
那时候交通不便他们又不能逃到瓦剌去。
因此这条计谋既是阴谋又是阳谋。
朝廷用这种方法算计了沈万三,沈万三还得感激皇帝赐给他的爱国商人匾额。
在古代人们对皇帝亲赐的东西都是无比珍视的,会当作传家宝来供奉。
那是一份难以言表的尊荣。
因此,帝王为割过的韭菜所施的粪水,便是一份无需破费的巨大荣耀。
而那些商贾,或许还会对朝廷心存感激,因为朝廷仅仅动摇了他们的管家亲信,而未波及他们自身。
这就像韭菜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