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这天下岂能三个国?生子当如李承瑞(1/2)
此刻!
庆帝居然从李承瑞的身上。
看出了当时比他文武要胜过数倍的大皇子的几分影子,但更看出了李承瑞身上属于他的影子。
李承瑞的念头,正是他的念头,李承瑞的想法,正是他的想法。
这天下怎能够有三个不同的国家?怎能够有三个不同的子民?
天下如此之乱,症结便是由此开始。
他庆帝深思熟虑许久,才得出来这个结论,才有了这个念头,甚至才有了为这个念头而谋划布局多年的决定。
而面前的李承瑞或许说出这样的话,显得有些过于狂妄,过于自大,但少年人怎能不狂妄,怎能不自大?
少年人本就是敢想敢做之人。
若是和老成之人始终顾全大局,处处都顾虑四方,又怎能够称得上一句少年?
李承瑞的话还在继续,庆帝神色间充满惊讶的同时,也有了不少的欣慰,这样的孩子是他的!
生子,当如李承瑞也。
“三国合一,北齐、东夷城子民必将水土不服,唯我庆国广开天下税赋,子民方可归心。”
“但北齐、东夷城皇室军队、武将都是麻烦,不可全数杀之,否则必将继续延缓三家归一步伐,妨碍我庆国天下一统。”
“只能派遣可用之人、可信之人,前去镇压,以此让北齐、东夷城百姓尽数为我庆国之人,尽数归心于我庆国。”
“而这北齐和东夷城的两人,便是太子大哥和二哥了。”
“太子大哥心性或许豁达了些,所以东夷城便是他最好的选择,而二哥则是应当前往北齐,两人一左一右,我庆国才能够真的稳妥!”
李承瑞的话终于说完,他依旧不慌不忙,好似读书人那般,不卑不亢的目光看向庆帝这个父皇,等待着他的回答。
庆帝神色怔了许久,右手拍着李承瑞的胳膊,最终才是发言。
“小五,朕的儿子有此大志,实在是我庆国皇室之福。可小五,难道你就不怕朕有什么其他打算?”
“登上高位,说的容易,但你可知你即将面临什么?”
“朝中那两个家伙,先你一步,这么多年后来居上,真能够来得及?”
庆帝继续看着李承瑞,居然还亲自下场指点了几句。
李承瑞继续一笑。
“一步一步来便是,车到山前必有路,终究天无绝人之路,有些事情儿臣不做,父皇不也是打算让儿子涉足朝堂?”
“二哥一人想要磨练出太子这把庆国的利刃,可未必能够,所以儿子或许便是另外一个磨刀石。”
“可父皇要知晓另外一个道理,这利刃未必能被磨刀石磨得更加锋利。”
“磨刀石或许能反过来将这利刃狠狠砸断,一分两半,从而被这利刃,给磨练成一把全新的利刃,况且!”
李承瑞从庆帝这陛下父皇面前转身,来到方才那亭台,小竹阁楼之内。
李承瑞自然坐下,看上去也是一番气度。
“身为皇家之人,要是不盯一盯那个位置,连想上位的野心都没有,那才是真会让父皇您失望的,不是吗?”
李承瑞一句反问。
庆帝竟是哑口无言。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乃是任何一对父母所有的念头。
极为默契,根本不用任何沟通。
有那么一句话说得极妙,人生有三大阶段,接受父母的平庸,接受自己的平庸,接受孩子的平庸。
张口闭口,上嘴唇一碰下嘴唇,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那便是如同移山填海,困难至极。
即便是眼前的庆帝,这庆国的天子,也不例外。
“小五放心,只要朕活着一日,有些事情便绝不可能发生。”
丢下这么一句话,庆帝终究还是走了。
李承瑞将这父皇送上马车,目送着他彻底离开了这座文王府。
做完一切,李承瑞重新回到之前的位置。
再次落座,李承瑞看书的心思,却不在面前知识的海洋里,而是心头冷笑。
“万寿无疆,父皇您真的能做到万寿无疆吗?百年之后,黄土一杯,您是过去了,可我们这做儿子的,又该如何?这天下,靠人终究不如靠己。”
念头繁杂落下,李承瑞重新收起心神,继续看书。
“万事繁杂,于我不过外物,唯有书中的宁静才是永恒,方可得到真正的片刻安稳。”
……
回到宫里,下了马车!
庆帝走在这漫长的官道,他问着旁边的侯公公。
“小五真是胆子比天大,夺得太子之位,甚至还要夺得朕这个天子之位,倒是被他说得如此风光霁月,青天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