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一文一武到五原!(1/2)
次日一早,众人就出洛阳向九原进发。
乔家一家四口,两个女儿,大的叫朝荣,小的叫夕颜,相差仅仅一岁,都是十六七岁的花季年华。因为乔玄看不上那些所谓的世家公子,因此到现在还没有成亲。
在这个年代,十六七岁的女孩还没有成亲,已经属于大龄剩女。
乔玄要去九原县的另一个目的,就是为女儿选择合适的夫婿,赵明就很合适。
大乔小乔全是绝世姿容,大乔端庄睿智,小乔活泼多才,全是世间男子梦想的伴侣。
车行粼粼,一路风景变换。从春暖花开,到白雪皑皑。春天的脚步到九原县,总是很迟。只是当地人,已经习惯了这种迟到,不慌不忙的耐心等待。
而今年的九原县,却是没有时间等待春暖河开,正在全民动员的大搞建设。
因为民众增加的太多,九原县的土地肯定是不够用。
赵明把军队变成建设兵团,开始在各个县城修建房屋,鼓励民众走出九原,到其他县城定居。
战后回归的百姓,虽然不多,但是整个五原郡加起来,也有一万多人。
其中很多人都已经投奔九原,因为这里能活下去!
等到赵明开发各个县城,这些人是最先回归家乡的一批。有些民众不喜欢边境提心吊胆的日子,也向内迁移。
但是大多数民众坚决跟随赵明,不愿意搬家。
赵明绝不强迫,土地不够,还可以做其他的!总之是要让百姓有饭吃,孩子有学可上。
赵崚年后开始就丈量土地,勘测河流,计划道路,一直忙碌着。
赵明任命武刚为武都县令,因为这里和其他郡接壤,又靠近秦直道,交通方便,属于迎来送往的地方。
武刚能说会道,为人圆滑。虽然才学悟性稍差,但是待人接物,正是他的擅长。
以后百姓到来,才智之士相投,都要从这里经过,武刚正好做接待工作。
虽然洛阳还没有消息传回来,但是赵明各种工作已经展开。马上就要开春,耽误了春耕,就是耽误一年的收成!
这对于百姓来讲,是天大的事!
贾诩等人到达武都的时候,正看到这里热火朝天的建设房屋,分配土地。
乔玄当时就一皱眉头,问武刚:“朝廷的旨意还没有到达,你们的赵大人就这么迫不及待的占地盘了?”
要是那些武将,听到这不算客气的话,当时可能就兵戎相向。若是赵崚,可能硬邦邦的怼回去,不屑于解释。
但是武刚却好像没有看到乔玄责备的表情,笑着回道:“这位大人,不管我主谋取太守是否成功,我主也要把这些工作做起来!
圣旨可以等待,我们也可以当做借口什么都不做。
但是天时不等人,百姓还处于饥寒交迫之中。我们能救济得一时,能救济得一世么?
耽误了农时,就耽误了一年的收成,这可是百姓的命!
经过战乱,五原郡没有一个官员存在,如果我们不管,那些逃避了战乱侥幸存活下来的百姓,还能坚持活多久?
我主现在做这些,不是为了权利,也不是为了利益,完全是为了百姓!
即便是五原太守另有其人,百姓也终须安顿,备耕。我们又不是求什么回报,做这些也不算犯了国法。老大人以为然否?”
贾诩在旁边微笑点头,武刚的回答,滴水不漏,既表现出赵明为了百姓,不求回报的仁慈之心,又怼回去乔玄只看表面,注重圣旨不顾百姓死活的脱离百姓的世家思想。
充分体现了赵明的德行与担当,也是给刚刚到达的几个人,一个鲜活的记忆,一堂活生生的讲课。
乔玄想了一下,如果不是为了抢占地盘,那么赵明现在的做法,简直是最恰当的。如果等待圣旨,那么绝对会耽误农时,影响一年的收成。
“是老夫流于表面了!高高在上习惯了,关心百姓疾苦就成了冠冕堂皇的一句话而已,真正了解百姓的,还是你们这些心里装着百姓的人啊!”
贾诩施礼道:“太师您太客气了!位置不同,思想就不同。您在朝廷,自然皇帝的圣旨最大。我们在边地,百姓疾苦,随时随地都有生命危险,自然是百姓的需求最大。”
乔玄指着贾诩,哈哈大笑:“文和,你永远是有道理的!行了,不说了,今天就在这里停一下,我看看你们都在做什么,怎么做的?”
“太师,这里经历过战乱,还没有建设成功。完整的房屋都没有几间,而且到处都在建设,吵得很。不如再走一程,明天就可以到达九原。”
“文和,既然到了五原郡,就要好好看看,急匆匆赶路干什么?让我们看一看真实的五原郡,看一看施工现场,不比坐在屋子里说些什么都管用么?”
“太师既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