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过渡(1/1)
第四章:过渡
回家之后才是林东强和张晴的“噩梦”,小孩没那么好抚养,更何况两个小孩。
有时候母乳不够,就用豆奶粉参着粗麦粉,给两个小孩换着喝,短期还行,长期,两个孩子都出现一些问题,两个人不知道多少个深夜带着小孩去敲村上卫生所的门,没有办法,为了解决经济上的问题,林东强除了白天给人干活上工,晚上还得接一些零活,大多数时间就睡几个小时。
但是日子还得过,平凡又“繁闹”的生活还在继续,就在这种日子里,又过了很多年。
转瞬1987年,张晴的父亲去世了,那段时间,林东强默默的陪着她,生命总会迎来悲痛,那时候的林朔和林钰还没多少记忆,但是母亲对外公的亏欠,从林朔记事起就是这一辈子忘不掉的事之一。
1993年的冬天,格外的寒冷,大雪时常的下,经常一下就是几天,转好没两天,又开始下,“一夜凛冬”只能这样形容。
而这一年林朔两兄妹已经上了初中了,对于小学的记忆,两兄妹和大多孩子一样“模糊抽象”,真的让人回忆一下,深刻的事情,十根手指都数的过来。
而时间拨回初次来校报道的日子,从这里开始,固定林朔性格,改变林朔未来的三年,正式启程。
1993年9月,天气已经逐渐转凉,这个节点是告别夏天最好的时间,温度,湿度在北方,正好合适,而林朔就读的初中是自己镇上的一所公办初中,“禹羊镇”“禹羊中学”。
“禹羊镇”镇下几十村子,地处平原交通枢纽,为啥?你要去县里,市里,必须经过这儿,而且每天固定两个班次,相比其他村子,林朔的村子距离镇上有点偏远,来镇上坐车出门,除非很急,不然还不如等村里几天一趟的那辆车来的方便。镇上因为有一些老旧厂区,其“商业氛围”也非常浓厚,除了摆摊的,还有饭馆,那个年代经常下馆子的人,没点小资本肯定不行,且镇上有好几家饭馆,说明镇上人口流通率呀,消费等等都初步成型,繁华程度虽然比不了现代社会的镇子,但是时代背景下,已经算当地比较有名的地方了。
因为距离有点远,12岁的林朔和林钰只能住校,交通也不方便,往返学校只能靠走路,不过同村的人多,所以两个人和其他人结伴而行,更加安全了,每个星期,林东强会给兄妹两个人每人2块钱的生活费,外加在家带的干粮,就是很普通的水准,反正孩子,以“学业”为准,生活太好也不算好事儿,这种水平,林东强压力还小点,当然时间已过12年,林东强每天的工费也略有所涨。
先介绍林朔吧,12岁,身高一米六五,比同龄大多数孩子能高一点,头发乌黑,头发半遮着眼睛,看起来有点杂乱,但是很顺眼,体型偏瘦,但又很协调,距离真正的瘦,就差一点点感觉。脸也消瘦,也是差一点点感觉,双眼皮,眼神透着老实,高挺的鼻梁,嘴唇不厚不薄,和真正的帅虽然有点差距,但是整体一眼,不说话,不表态的情况下,整体的气质是比较引人注目的那种,和酷很接近,但是不完全酷。
穿着白色牛仔裤,略微有点旧,但是非常干净,因为林朔有轻微的洁癖,厚黑色外套,五个扣子,掉了两个,为了不让自己尴尬,什么情况下,林朔都是敞开着衣服,显得很酷,还能遮住缺扣子的窘迫。
脚下一双黑色布鞋,什么样子?我来给你形容,就是用一层层布做的鞋底,穿针引线而成,这双鞋子可是母亲张晴熬夜纳的,穿起来舒服,但是不保温,也不防水,到冬天了,鞋面就会加上棉花,保暖,但是依然不防水,平时上学期间,林朔会用小麻袋背几双布鞋,每周的干粮,包括妹妹的,衣服,鞋子和干粮。
因为农村,大家条件差不了多少,当然肯定有人条件好,但是不影响整体。
而林钰,12岁,微胖的脸蛋,身体也是偏瘦,但是脸蛋却和身体异常协调,闭月羞花不好说,亭亭玉立还是可以做到的,一米六的个头,扎着马尾,头发乌黑,鼻子,嘴巴和林朔差不多,虽然龙凤胎,但是两人外貌差异很大,都有高挺的鼻梁,不厚不薄的嘴唇,但不认识的人不会把他们联想成兄妹,两个人互换脸就变成另一个人的那种。
第一天报名,自己的父亲林东强推着借来的自行车,带着两人的被子呀,生活用品来的,学校的地势较镇上其他地方偏高,而且位置也偏远,几乎接近“野外”只有学校门口因为有小饭馆和摆摊的,所以看起来“繁荣”外,其他地方,一个人走前后都看不到什么建筑的那种
(慢慢来吧,最近又有很多事儿,下一章写了一半了。前期比较无聊,我把细节补齐,后面叙事就会很饱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