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课(1/2)
见教室里都坐满了人,一位年轻的女老师走进来。虽然林眠用了“年轻“的个词,但她觉得这个词语并不准确。应该用“看不出年龄“更适合。这位女老师的气场清新可人似李晚星,沉稳大气如王牵宁,安静唯美如安明月,神秘严肃如方镜。一时间引得班上同学们频频侧目。她穿着一件米白色的风衣,似乎与她的气质相比略显不协调,却显得更加青春洋溢。
“好了,人到齐了,就开始上课吧。我姓堪,名辞,大家叫我堪老师就好。“女老师拍拍手说道,“咱们文学教室在“三味书屋“,那么,有谁知道,这“三味“分别指的是什么?“
“三味是以三种味道来形象地比喻读诗书、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 hǎi)(醢系肉或鱼剁的酱)。但此典出于何处,已难查找。”缪思举手回答道。
“不错,那么你是如何看待这种观点的呢?“堪老师赞许地反问道。
“我认为,这种比喻实在贴切。四书五经乃我们修身之本,可若只读经书未免思想保守闭塞,过于枯燥乏味。而史书虽然有助于明心见性,增长智慧,却因为历史故事大致相似,规律性强,少了些新鲜元素和不同流派的观点。而这些,都可以从诸子百家的学问观点中找到,让我们站在不问角度思考问题,以更高深广阔的维度面对问题、更多样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缪思说道。
“很好,很好。思路非常清晰。“堪老师带头鼓起了掌,“还有谁有其它的观点?“
“老师,民间第一座三味书屋的建造者寿镜吾先生是这样解释的,一味布衣暖,二味菜根香,三味诗书滋味长。“方镜举手回答道。
“那么,你又是如何解释这三味的呢?“堪老师笑着问道。
“我所看到的解释是“布衣”就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当官做老爷;“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不羡慕、不向往于山珍海味的享受;“诗书滋味长”就是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滋味。“方镜回答道,犹豫一下,又坚定地说道“不过,我个人却并不如此解释。“
“哦?“堪老师笑意更浓了,“那么,你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产业的失败,使第一座三味书屋的创始人他们看清了旧王朝的腐朽本质,他们认为在祸国殃民的旧王朝当官就是为虎作伥,是害人害己。于是,创始人把三味书屋的办学方向也作为子孙的人生指南,不许自己的子孙去应考做官,要甘于布衣暖,菜根香,品尝诗书的滋味。在旧王朝里,这三味的含义不能对外人说,也不能见诸文字,因为‘三味’精神有明显的反清倾向,一旦传出去可能要招来杀身之祸。“方镜缓缓说道,“不过,我之所以有不同观点,是因为当今我们所处的时代不同。我们如今所处的这个时代,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国家各个方面都在迅猛发展和进步。虽然也存在一些问题,但谁也不能否认国家为我们带来了最根本的安全感和保障。现在很多人,包括我,都在玩游戏《无界》,可你们有没有想过,若不是国家自主研发出了《无界》,因为安定的治理确保了两个世界的和平。现在很多人拿《无界》和美丽国的《星海》做比较,恐怕是没有真正了解过《星海》。《星海》的系统允许非对称竞技(不同等级竞技),且允许游戏中出现“现实死亡“。而这些都是《无界》中不允许的。也就是说,国家带给我们的安全感已经是其他任何国家无可比拟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人民自然被允许有自己的追求和向往。布衣要穿暖和,饭菜要吃得香。品读诗书,则要耐心细致,认真勤奋。同样的,我觉得诗书滋味长还包含了一个终身学习的意味。就好像我们以诗为伴,以书为友,朝夕相见,来日方长。“说到这的时候,严肃的方镜罕见地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又是一次雷鸣般的掌声。“非常好,不仅讲出了历史由来,还讲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堪辞老师笑着接着问:“还有没有其他的看法?“
“我来说说吧。“王牵宁站起身来,有条不紊地说道,“第三种解释是借用佛教语言,“三味”即“三昧”,是梵文samadhi的音译,原指诵读佛经、领悟经义的三重境界:一为“定”,二为“正受”,三为“等持”,意思是说,诵经之前要止息杂念,做到神思安定专注;领悟经义态度必须端正,具有百般恭敬的虔诚;学习过程中要专心致志,保持始终如一的精神。随着佛教思想与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三昧”逐渐引申为对事物本质精神意义的概括,有“个中三昧”,“得其三昧”等说法,用来比喻领悟学问的精确与深刻。“
众人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堪辞老师的评价同样很高:“没想到,我们还有同学对佛教文化有所了解。如此一来,倒是我没什么需要补充的了。“
堪辞继续讲:“下面,我们开始讲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
四节课下来后,众人的心情显然没了第一节课的轻松,显得有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