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即便是王勃再生,也不过如此了!(1/2)
考场内。
李源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
随后睁眼。
拿起那支0.5mm的黑色中性签字笔,顺着那八个字。
一字一字写了下去。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演播厅众人:“???”
直播间观众:“!!!”
李源旁若无人,字字往下写。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演播厅众人:“这…???”
直播间观众:“卧槽!!!”
……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
“嗟乎!”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至此,全文“补写”完毕!
当李源放下笔,捧起答题卡,仔细看刚刚写完的957个字。
其中副标题57个字。
正文部分,928个字。
高考作文的字数,要求是不得少于800字。
多的话,一般以不超过850字为佳。
但不到1000字……
也不算是问题。
毕竟,答题卡,一共有1200个字格。
好吧。
这些都不是问题。
李源觉得,如果这篇由自己“补全”的千古雄文《滕王阁序》,仅仅是因为字数稍有些超,就被扣分的话。
那他只能说,阅卷老师牛逼。
事实上。
此时此刻。
52号直播间,弹幕区已经被“牛逼”“卧槽”“先生大才”等刷屏。
演播厅内。
主持人冰冰,四位嘉宾,以及节目组。
也全部都是傻眼的状态。
“这……”
好一会儿,冰冰才做了个咽口水的动作。
很没有主持人职业素养的问道:
“李源同学的这篇《滕王阁序》,补写的怎么样?”
“……”
四位嘉宾回过神后,全都沉默。
“老实讲,我看不太懂。”
最终,还是撒倍宁先开口,苦笑说道:
“我大概能看出,他补写的这篇文章,里面有好些句子,写的是真美。”
“但是否符合补写规则,符合那时的文风,我不好说。”
“而且,我感觉里面有好多典故,但我是真的看不太懂。”
撒倍宁说完,看向李剑。
“别看我,我也不懂。”
李剑连忙摇头。
“那什么,我就是个写小说的。”
被撒倍宁、李剑和冰冰看过来的刘振昀,摆摆手说道:
“像这样规整的文言文,文体还是骈文,我根本没办法点评!”
“我只能说,从感觉上,这篇文章,很有韵味。”
“至于风格是不是跟当时的骈文风格契合,文风跟不跟王勃契合,是不是当年刚刚十四岁的王勃应该写出来的,这就需要研究初唐文学的学者来判断。”
刘振昀刚说完。
杨玮还没被看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