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书屋

首页 > 历史小说 > 长生:开局先杀堡宗 > 第37章 语言通晓

第37章 语言通晓 (1/2)

2024-06-06 作者: 维斯特帕列

第37章 语言通晓(1/2)

朱元璋开局一个碗,揭竿而起驱逐蒙元,恢复汉人江山,可谓功绩无量,这一点谁都无法否认。

可朱元璋并非十全十美,他推翻了一个旧世界,却未能建立起一个美好的新世界,大明的核心缺陷,从建国之初就埋了下来。

他试图构建一个人生下来就知道自己干什么,然后一直到死的静态社会,军户一辈子当兵,匠户一辈子做匠人,乐户吹一辈子喇叭!全都为老朱家服务。

几千万乃至上亿人口的静态社会是不可能的,而这种制度也破坏了社会活力,让华夏民族失去了开拓性!

虽然朱元璋去世后也曾经出现过一丝短暂的变化,永乐帝七出蒙古,并派遣郑和下西洋探索未知的世界,可等他离开后,这一进程也戛然而止,大明又重新回归因循守旧。

后期思想界虽然也出现了一些变化,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等人试图走出一条新路,可惜满清的入侵中止了这一进程。

满清全面继承了大明的种种缺陷并发扬光大,进一步遏制了华夏民族的活力,直到国门被西方的大炮打开,大家才发现,华夏竟然落后这么多了!

这一情况也可以从一些小细节看出,比如明清时期的科技成就。

明朝以前,历朝历代都有杰出的科学家,汉朝有张衡、蔡伦,南北朝有祖冲之、刘徽,唐朝有一行、孙思邈,宋朝有沈括、苏颂,就算蒙元也有郭守敬。

明清两代又有谁呢?宋应星?李时珍?这两位更像是技术的收集记录者,而不是发现者;徐光启、孙元化更近乎传播者,并没有够分量的原创成果。

清朝和明朝一样,直到清末遇到西方冲击后才逐渐涌现出一些科学家,其余大部分时期都是黯淡无光。

这两个朝代,就算偶尔有朱载堉、王贞仪这样的天纵之才,也因为环境的缘故,得不到茁壮成长的机会。

许长生此前几乎走遍了整个大明,他惊讶地发现,许多宋元时期留下的数学知识已经没人能看懂了,天文学水平更是断崖式的下降,近亲繁殖的钦天监只知道按照以往的习惯糊弄日子,像贝琳那样有追求的人是越来越少了。

现在,他又看到大明的造船技术也出现了衰退,心中的滋味可想而知。

套用一句俗气的话,大明出现这种种情况,真是体制问题,而要想改变这一切,进入官场慢慢往上爬再进行改革是不现实的。

唯有从下而上,彻底打破这个扼杀社会活力的制度,才能改变这一切!

而这些都需要时间,幸好许长生有长生这个外挂,可以慢慢地来,不然就只能找机会揭竿而起掀桌子了。

听到王珙的介绍,顾镜不由得想起了之前那封书信,在那封信里,许长生也说过类似的话,而且提醒他光靠他们几个海商家族,是造不出更快、更牢固、载货量更大的船的。

开始他还不信,现在却有些动摇了,郑和、王景弘下西洋时的图册文档就在这里,又几乎集合了整个大明的造船力量,都无法马上造出当年那样的大船,他们区区几家人就真的能造出更好的船么?

幸亏顾镜不是正统士人,他和他祖上都是靠海贸发的财,深刻理解技术对远航的重要性,才能明白这些道理。

要是换成刘大夏那样只知道读圣贤书的,恐怕只会说一句,奇技淫巧与国何益?造不出船正好就不下西洋了,还能减轻百姓的负担呢。

“本府也会在府衙架格库中搜寻郭同知当年留下的造船文档,寻找当年曾经帮郭同知造船的能工巧匠,请他们来共同参详,务必早日把这些船造好!”顾镜觉得自己身上的压力有点大,这要是造不出船就完了。

“明府无需太过担心,万物皆有道,只要寻得造船中的道,这些海船定能早日造好!”许长生指着旁边的船政艺圃工地安慰道,“有冠清他们在,就算有些小问题,也能妥善解决!”

“员外说的是!那就再去艺圃看看吧!”顾镜的心情稍微平静了些。

当初在浙江的时候,查冠清还有珠算学堂其他弟子,就曾经出马帮他解决过很多技术难题,或许这次也能一样吧!

顾镜甚至动了心思,想让家中几个考不中进士的后辈去珠算学堂学习算学,要是他们学有所成,或许以后顾家造船、出海就能更加方便。

考虑一番,顾镜直接问了出来,“马员外,在下有个不情之请!这些年,下官得信民兄、冠清贤侄助力甚多!如今想给杭州珠算学堂捐助一二,顺便让家中几个不成器的子弟去跟随诸位先生学习算学之道,不知可否?”

许长生听完嘴角不禁露出微笑,就算是再顽固的人,只要有足够的利益,都能促使他们产生改变。

顾镜这样正儿八经的进士都愿意让自家孩子学数学了,更何况其它人?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让顾镜这样的人越来越多,等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必然会引发质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