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书屋

首页 > 历史小说 > 大明开局穿成崇祯了怎么办 > 第四十一章 将逝哀荣

第四十一章 将逝哀荣 (1/2)

2024-07-16 作者: 按时的小饭

第四十一章 将逝哀荣(1/2)

战鼓雷动,铁蹄如雷,刀光剑影中,张容揉着湿润的双眼,率领着残存的五百骑兵再次向敌军发起了冲锋。他回头望向高文采的遗体,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绪。东厂与锦衣卫素来不和,但今日,张容却为高文采的牺牲感到哀伤。或许,是那几顿烤馒头的情谊让他心生感慨。

张容将悲伤化作怒火,策马冲向敌军主将。他的冲锋激起了五百骑兵的士气,如同洪流般汹涌向前。果毅将军张能目睹这一幕,心中惊异,这五百骑兵竟有五千人的气势。

战场上,惨叫声此起彼伏,生命在瞬间消逝。有的战士被战马压垮,有的失去了臂膀,有的身中数箭仍勇往直前,有的头盔被削去,绝望地寻找着生命的归宿。这是一场血与肉的较量,钢铁的碰撞成为战场上的永恒旋律。

冲锋过后,张能回头一望,发现身后的骑兵仅剩五六百人。他心中明白,这场战斗已经失去了意义。他的三千精锐,如今损失惨重,这是他亲手培养的部队,心中的痛苦难以言表。

将军,明军以逸待劳,我们撤退吧!一名亲兵提议。张能稍作犹豫,便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战场上,那些失去战马的骑兵,尽管仍在顽强抵抗,但已经无法改变战局。张容心中一痛,但他知道,没有马的骑兵,即便被救,也难以逃脱明军的追击。

与此同时,刘文博与张容会合,他们的目标是活捉敌军主将张能。刘文博冷静地指挥着锦衣卫和厂卫,将战场上的敌人一一清除。他们不仅是在打扫战场,更是在为逝去的战友复仇。

张能见明军追来,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撤退。他知道,继续战斗只会带来更大的损失。而且,他们此行的真正目的是活捉明太子,既然太子不在,就没有继续战斗的必要。

随着张能的撤退,战场上的流贼开始放弃抵抗,纷纷投降。刘文博面对投降的士兵,无情地下达了斩首的命令。他们是流贼的死忠,放走他们只会给明军带来更多的麻烦。

战后,刘文博清点人数,发现伤亡惨重。他心中默算,然后吩咐锦衣卫和东厂护送太子前往直沽。天津守军伤亡最为严重,他留下了一些银两,以兑现对将士的承诺。

在流贼的追杀下,南迁的队伍损失不轻。朝臣、勋贵皆有伤亡,路上的哭泣声此起彼伏。有的勋贵对刘文博破口大骂,指责他抛下太子逃跑。刘文博淡淡一笑,解释说太子已经在直沽的海船上,只等他们一到,便可开船直奔铁门关。

卫时春愣了愣,终于明白了整个过程。他喃喃自语,原来刘文博让他们当了太子的替死鬼。刘文博心中无奈,他知道,这一切的计谋并非出自他手,而是皇帝的安排。他名义上是保护太子,实际上却是让这些朝臣勋贵成为诱饵,为太子挡刀。

京师的清晨,阳光透过紫禁城的金瓦,崇祯皇帝步履匆匆,眉头紧锁。在前往坤宁宫的路上,他突然停下,急切地询问身边的王承恩:“太子现在如何?”

王承恩恭敬地回答:“陛下,太子已安全抵达直沽,待南迁队伍一到,便可启程前往南京。”

崇祯微微点头,心中的忧虑稍减。他关心的不是整个南迁队伍,而是太子的安全。太子是关乎国家未来的关键,绝不能有任何闪失。

步入坤宁宫,崇祯感到疲惫袭来。连日的操劳让他身心俱疲,皇帝的生活远非他所想象。在周皇后的轻声安抚下,他渐渐沉入梦乡。

与此同时,在京城的前门大街上,孩童们的叫卖声划破了清晨的宁静:“卖报!崇祯十七年的报纸,两文钱一份!”

市民们好奇地围观,议论纷纷。有人半开玩笑地说:“皇上最近缺钱,连皇宫里的物件都往外卖,这报纸不会也是皇上的主意吧?”

人群中,有人掏出铜板,买下了一份报纸。打开一看,只见上面赫然写着:“崇祯十七年第一期。皇帝赦令:免全国一年田赋,废三饷,永不加赋!”

市民们震惊,议论纷纷。有人质疑这消息的真实性,但很快就有人证实,这些消息确实出自宫中,而且是皇帝亲自所写。

消息迅速在京城传播开来,孩童们在大街小巷中叫卖报纸,市民们踊跃报名参军,茶余饭后的谈资也变得丰富起来。

官员们对这份报纸的反应各异。有的为皇帝的英明决策感到高兴,有的则因为同僚的遭遇和自己的利益受损而感到难过。更多的官员感到了一种无可奈何,这份报纸将朝廷的内幕和官员的行为公之于众,让他们的神秘感和尊贵感荡然无存。

在乾清宫东暖阁,崇祯一边处理公务,一边听着王承恩汇报民间的反应。突然,他听到有人将报纸一文钱转卖,不禁惊讶地笑了:“大明朝果然奸商辈出!”随即吩咐王承恩:“去,让锦衣卫找几个有名的奸商来,朕有事要吩咐他们。”

王承恩正要离开,内阁首辅李邦华急匆匆地跑了进来:“陛下,急报!”

在紫禁之巅,乾清宫中,李邦华的身影在风中显得格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