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汉有十三将,唐有归义军;耗半生悠悠岁月,复四千里浩浩唐土(2/3)
,封他率领的那支义军为归义军。】
【此后的几年里,归义军在张议潮的率领下先后辟地四千里,光复十一州,至此陷于吐蕃近百年之久的河西地区,除了凉州之外,尽数归附大唐。】
【故土失而复得的消息传到长安后,一时间张议潮成为振奋人心的民族英雄。】
【虽然张议潮生在沦陷后的沙洲,从未见过曾经那个万国来朝的盛世大唐,但自小受到吐蕃的残暴统治,更令他对老人口中那个国泰民安的雄伟大唐心驰神往,如今逐渐步入晚年的他,再也抑制不住归乡之情。】
【归国心切的张议潮不再犹豫,他整军经武,数年间先后收复凉州,打败回纥和吐谷浑,自此陷落百年的河湟故地被全部光复。】
【他是大唐最后一抹余晖,他有收复四千里河山的不世之功,却鲜有人知,史书对他的记载更是仅有寥寥数笔。】
【但万幸的是他以及归义军的传奇故事被记录在了莫高窟的壁画之上,1000多年后得以重现人间。】
【在那壁画之上,一位威风凛凛的将军和他的将士穷极一生,只为从西域回到长安。】
【公元867年,古稀之年的张仪潮也终于来到了他儿时就魂牵梦绕的长安城,那一天泪水止不住的涌出了他的眼眶,他亲吻长安的土地,抚摸城墙,这座所有大唐子民心中的圣地,亦如同西方人眼中的耶路撒冷。】
【只可惜此时的唐王朝已在摇摇欲坠的前夜,老将军至死也未能见到大唐复兴的那天。】
【汉有十三将,唐有归义军,耗半生悠悠岁月,复四千里浩浩唐土。】
【西北有孤忠。】
……
“复四千里浩浩唐土!”
“大唐归义军!”
大汉高祖时期。
看完归义军的故事,整日吊儿郎当的刘邦脸上不由多了几分严肃。
“来人,记录下张议潮以及归义军的故事,让民间那些说书先生好好宣传宣传!”
别看老刘整日没心没肺脸皮厚的跟城墙似的。
实际上。
年轻人的时候人家为人特别忠义,对手下那帮好哥们更是没得说,除此之外,刘邦还特别敬重忠义之人。
虽然他嘴上不说,但得知归义军的事迹后,心里也是感慨的不行。
“大风起兮云飞扬!”
“汉有十三将,唐有归义军!”
“我华夏大地从不缺忠义之人!昨日有,今日有,将来也会有!”
刘邦微微抬起手中的酒杯,朝着西域所在的方向,遥遥相敬。
“与诸位英雄一起痛饮!”
……
“可惜天幕没有提及我大汉十三儿郎的故事。”
汉武帝位面。
刘彻大为遗憾。
也不知道能和归义军同时为天幕所提交的大汉十三将又将书写怎样的传奇。
然而期待的同时,刘彻也在怕。
怕大汉十三勇士落得和大唐白发兵一样凄惨的下场。
与此同时,随着天幕中有关大唐的事迹越多,这位将来的汉武大帝也越发的对其感兴趣。
“这些人从未生在大唐,依旧向往着大唐,后世盛唐究竟有着怎么样的魅力,能让这么多人为之神往?”
将士们死守汉土四十载,至死握唐刀!
张议潮没有受到过大唐的荫蔽,却一心向着大唐,被朝廷遗弃的大唐子民拼了命也要重回故土!
这些无一不从侧面说明了当时盛唐的魅力!
哪怕是它盛世的余辉都能让人肝脑涂地、不断的靠近它追寻它,刘彻都不敢想象天幕口中那个万国来朝的盛唐将会是怎样一番壮阔景象!
这样凝聚力,这种向心力,大唐已经不仅仅只是一个国号那么简单。
它更是一种信仰,是一种精神图腾!
“所以……”
“大汉虽然亡了,大唐将士仍与汉人自称,也是同样的道理吗……”
想通这些的一刹那,刘彻犀利的眸子中爆发出异样的光芒!
那是一种名为震撼、骄傲、欣慰、自傲混杂在一起的复杂情绪。
试想看。
几千年后,王朝已经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变迁,大汉也不过沧海一粟,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华夏子民仍以汉人自居,该是一种多么让人心潮澎湃的传承!
这何止是血脉传承所能带来的幸福感!
“若真如此。”
“朕可以死而无憾了。”
$(".nodeContent").last().addClass("halfHidden2");setTimeout(fu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