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于莉彻底沦陷(1/2)
“呵呵…呵呵呵…”老头儿气得皮笑肉不笑,盯着秦天佑,“行,你说说,我哪里写错了?如果能说出个所以然来,我跟你姓!”
“不用!”秦天佑笑了笑,回忆起前世刷抖音的情景,深吸一口气,然后道:“第二句,你写的是‘高堂明镜悲白发’…”
“对!”老头儿打断他,“这有什么问题?”
“应该是‘床头明镜悲白发’…”秦天佑慢条斯理地说。
“你…胡搅蛮缠!”老头儿气得直哆嗦,“全唐诗上面,就是‘高堂明镜悲白发’!”
“行行行,今天听你说。”老头儿摆摆手。
“第二处错误,你诗中说‘朝如青丝暮成雪’,但我觉得,原诗应该是‘朝如青云暮成雪’…”秦天佑继续道。
老头儿的脸色又是一沉。
秦天佑不管他,继续说:“第三处错误,岑夫子、丹丘生后面,没有‘将进酒、杯莫停’这六个字!”
“第四处错误,‘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原诗应该是‘古来圣贤皆死尽,惟有饮者留其名’…”
说罢,秦天佑笑呵呵地站在旁边。
老头儿愕然:“那第五处呢?”
“第五处,就是你的诗名,它不叫‘将进酒’,而是‘惜樽空’…”秦天佑道。
“胡说八道!”老头儿气得直跺脚,一旁的路人却忍不住笑出声,原来这老头儿平时总爱卖弄文采,今天可算栽了个大跟头。
老头子翘起一边的嘴角,一脸得意地挥着手中的酒杯,说:“将进酒这首诗,可是李白他老人家的杰作,最早记载在开元末年的《河岳英灵集》里头。
那本集子后来入了全唐诗,一首诗都没落下,就是将进酒!”
他的目光狡黠一转,又道,“不过,注释的时候提了一嘴,一作惜樽空,但惜樽空是不是真的,那就无从考证了。”
“哦?”秦天佑轻轻挑起一边的眉毛,嘴角挂上一丝不羁的笑,“那老头子您,恐怕没见过敦煌诗集的手抄本吧?
那上面,这首诗就叫《惜樽空》,我说的那几处错误,就是从敦煌诗集中延伸出来的。”
“敦煌诗集?”老头子一皱眉,疑惑地问,“这是个啥玩意?”
秦天佑微微一笑,解释道:“同样是唐朝开元年间成书的,和您说的《河岳英灵集》几乎同时期。
老头子一拍大腿,“既然是同时期,记录了两种不太一样的将进酒,凭什么说错的就是我写的这个,而不是你的那个?”
“因为……”秦天佑故意拖长声音,眼中闪过一丝得意,“我说的这个敦煌诗集手抄本,是开元年间流传下来的,离李白写这首诗,不过十几年的时间。”
老头子瞪大了眼,但还是不甘心,“但是,你说的那个《河岳英灵集》和《全唐诗》可不是!”
老头子若有所思,“按照诗词考古的原则,年代最近的为准,那应该是敦煌诗集才是第一版!”
这么一说,老头子倒是愣住了。
秦天佑说得头头是道,显然不是编的。
真有这样一个版本?
如果真的存在,那这首诗岂不是变得面目全非了?
“那宋人,为啥要改原版本呢?”老头儿挠了挠头,一脸困惑地问道。
“版本变动,无非两个原因。”秦天佑两手一摊,淡淡解释。
“一个是有人故意更改,一个是誊抄刻录的时候弄错了。”他抿了抿嘴唇,接着说,“但根据我刚刚说的那些错误,显然不是弄错了的。”
“那是故意的。”他挑了挑眉,语气肯定。
“毕竟,弄错你也不可能连人家诗的名字都弄错是不是?”他笑了笑,露出一口白牙。
“显然,是有篡改。”老头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但为什么篡改呢,这说不通。”他皱了皱眉。
秦天佑轻轻一笑,道:“老头儿,您也熟知历史吧?宋代是儒学的巅峰,理学更是达到了极盛。那时候不允许任何人对待圣人圣言不敬,哪怕他是李白!”
“古来圣贤皆死尽,是不是有点不尊重古圣贤的感觉?”他故意拖长声音。
“我猜测,应该是出于这个目的,宋人才将李白的这首诗改得面目全非吧!”他一脸得意。
“有道理!”老头儿连说了三个有道理,拎起小桶匆匆离去,显然是去查阅典籍了。
秦天佑不知道,他这个无心之举,竟然对后世的教材产生了一些微薄的影响。
“嘿嘿,这老头子,终于走了。”他嘿笑着转向于莉,“来,咱们继续说话。”
于莉再看秦天佑时,眼睛里亮晶晶的,充满了意外的惊喜。
她万万没想到,秦天佑除了帅、有钱、高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