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1)
回看一下,好像从没有讲过现在居住的城市。
小时候总觉得从小住到大的地方没什么好讲的,只想赶紧去更远的地方。和青岛比,济南首先的劣势是没有海,伴随的是没有湿润的海风和四季相比温和的海洋性气候,没有方便的地铁线,也没有国际化都市的美誉。所以济南有什么呢,我也很难讲,人们对于自己家乡的介绍,往往都不知从哪里讲,感觉哪都没啥意思。
我的前25年大部分时间都只在长清,济南的大西头,远到快被济南开出市籍,小时候长清区还不是长清区,是长清县,2001年才撤县划区,所以小时候说去现在的济南四区,都说是去“济南”--我们自己也觉得自己不算济南人,这就是郊区人的尴尬。所以我也算半个小镇男孩,只不过偶尔都去过离得不远的济南。
2021年底开始,我才算JN市区的正式居民。并不是从买房开始,而是从小秦的公寓住开始。但在那之前,还有一段插曲记忆。
长大以后第一次来济南东边是大学的时候,带着室友来济南玩,那时候对济南的印象还停留在大概10年前,那时从济南站下车后,向东走最多只到了山东政法学院,在周边找了个烧烤店吃饭,晚上在WLM的宿舍住了一晚,学校周围很旧,很符合我的以往印象,所以第二天我就带着室友往西走了,殊不知哪怕只要再往东一点,就会看到无数正在建设或者已完成的百米高楼。
而下一次的到来,就是我入职浪潮的那天,走二环南高架从长清过来,到龙洞下高架,路过龙洞的时候还不知道那是济南房价最贵的区域,只觉得马路干净,周围绿树成荫,真不错。从经十路继续往东走,看导航说几公里后到达目的地,还总担心自己没注意会找不到公司,直到过了万象城的那个路口,不经意的一瞥就看到了远处两栋一模一样黑色的大楼,最上面挂着白色的浪潮标志,心想这么大?真够牌面,又暗叹就这我还担心会找不到呢,结果隔着几公里就看到了。
持续半年的时间,每天开车从浪潮到长清上下班,从早上二环南高架上勾勒出山丘轮廓的朝阳,到下班时从奥体到燕山立交的堵车盛况,公司的两栋大楼是周围灯光秀重要的一环,但每天通勤经过久了也无心多看,中间也接过几次顺风车,慢慢也对这片新生的济南越来越了解。直到年底认识了小秦,年后我们在凤凰SOHO住在了一起,我们开始去到周围更多的地方,高新周边、凤凰路、盛福、王舍人......也去过了一个一个商场、饭馆,当然还有济南周边的景点,南部山区、章丘、长清。
直到买房后,我们住在了长岭山,一个建设中的高科片区。我们一起从对周边一无所知到现在的无所不知,从我们一起看房一起搬过来全屋只有一个床垫,到现在已经基本软装完成结婚正常生活,只过去了2年。
要问一个济南人济南有什么,得到的答案多半是泉水,有趵突泉、有大明湖畔的夏雨荷、有千佛山,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可是这些和我关系不大,毕竟咱不是二环内的老济南人。但是现在要我说济南有什么的话:
有通勤地狱的经十路沿线的汉峪金谷、舜泰广场、奥体CBD、软件园等一众打工人的高楼。网上满是美女网红搭配摩登大厦的现代美照,但在日常里,这些地方都充满了打工的味道,散发着疲劳的灯光。
有东边最近的孟家水库,已经是周边最快速度能看到大片水的地方了,虽然景色不错,但节假日周末都来满了带孩子玩的市民,并且现在政府给它换了个更高大上的名字:龙鼎滨水公园,呕。
有最热闹的环联夜市,虽然现在迁址后更现代更规范更大了,但要我说还是更喜欢一年前的老环联,没有沥青地面,也没有彩色灯光,没有给烟火气加上那么多科技的感觉。
有最近突然爆火的菠萝山,菠萝山上没有菠萝,但是菠萝山上种满了人。最初,在每个周末的晚上,小小的山坡上来了几批带着餐垫和音响唱歌的人,享受着草坪和晚霞,躺在高楼林立的草原上。直到后来这丝惬意被人用来吸引流量,直播的人拉来设备,摆摊的人占满路边,小山坡上再没了大片的绿色,只有一大片一大片的人。
济南很大,但是交通不怎么方便,这两年地铁站像春笋一样一个一个在地下萌芽,希望在几年后能给这个城市提高更多速度。济南的气候不是很好,夏天很热冬天很冷,春秋又很短,如果我不是这个城市出生的人,应该怎么也不会想呆在这样一个城市里。但同时这个城市文化底蕴深厚,经济发展也正在加速,逐渐摘掉了大县城的帽子,我在这片土地长大,以后估计也在这片土地变老,我向往在青岛的自由与浪漫,也慢慢习惯在济南的安心与期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