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送别英灵(1/2)
黄秋霞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十六日上午举行。
这时,叶秋文的伤基本复原了,只是还不能太用力。他做了一回受难英雄,看着八成是被害死的真正英雄遗像,心里备感凄凉和愤懑。
车雪莲攥着他的左手,不停地抽噎着,一起轻轻站在送别的人群中。
广场上庄严肃穆,所有人都穿着黑色的衣服,带着黑色袖章,面向西边。
西边的舞台,被临时改建成了以黑色为主调的灵堂,前面挂着一幅黑底白字横幅:“沉痛悼念黄秋霞逝世”。
两侧是一副挽联:“鸣笛衔哀,痛悼英魂达仙界;惩恶擒虎,高张亮剑净人寰。”
一副挽联,既寄托了人们的哀思,也高度概括了她一年来的功绩,通俗易懂。
里边的墙上,有一幅黄秋霞的巨幅画像,一朵巨大的白色牡丹花挂在像框的上方,台的正中,躺着她的遗体,周围翠柏、鲜花环绕,子女亲属有的站、有的跪在遗体前。
灵堂下面的广场,空出一块约百平米的地方,也没座位,只有一个话筒孤零零地立在正中,两边是着白色运动服哀乐队。
广场上,除了各机关工作人员外,还有当地的驻军等人员,四周站满了百姓,一直延伸到了外面的大街和公路上。公路上的车,被堵成了一条长龙,虽然有交警在疏导,但人员实在太多,交警也无能为力。
因为,在场的人员大都眼含泪花,对他们的劝导无动于衷,沉浸在一遍哀痛的氛围中。所以,交警努力劝导了一会,见没效果就直接放弃了。
更让二人感到意外的是,追悼会还没开始,就有人开始哭泣了。
跪在台上的黄秋霞亲属,包括她唯一的儿子,看着曾经表面和蔼却严厉的母亲,眨眼间离开了这个世界,阴阳两隔,忍不住痛哭失声。
黄秋霞的丈夫陈子雄,虽然没跪,但凝视着妻子遗像,竟是无语泪滴,充不住轻声念道:
“辛苦最怜天上月,
一夕如环,
夕夕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
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
燕子依然,
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
春丛认取双栖蝶。”
此时的陈子雄觉得,妻就是如夜空中皎洁的月亮,即使去了仙界,也还在温暖着自己的心。但他又觉得此词,还不足以代表自己对妻子的怀念之情。可在他知道的诗词中,又找不出更好的诗词来表达了。
作为一个诗词爱好者,一时又想出更好的诗词来悼念妻子?又想了一会,他才喃喃自语:“梦断香消四十年,
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
犹吊遗踪一泫然。”
他之所以念了这首诗,并不是代表他此时的心情,只是第一句正好符合妻子的年龄,还有她遗憾的归宿。
对一个现代人来说,四十岁正是风华大好的年纪,也是风华正茂、精力旺盛、成熟睿智、干事业的黄金年龄。然而,黄秋霞的生命,却在刚过四十的年纪,就画上了休止符,真是天道不公,能不令人世人感到悲哀、可叹和惋惜吗?
百姓为失去这样一位好官悲痛,不说别的,在她来郑山县工作的时间只有短短一年多,就有一百多恶人受到了法律的惩罚,人们的安全感强了许多,更多人有了淡定感,但只会保持短短一年,后面会继续吗?百姓心中岂能没疑问?
其实,普通百姓的要求并不高,有吃有穿有住,孩子能上学、有病能医,有一个相对安定的生活环境就够了?至于吃不吃得好、穿得好不好,并没有刻意的追求?
在家属哭声的带动下,有不少人现场哽咽,更有不少女士痛哭流涕。
九时正,遗体告别仪式正式开始。
作为县长的欧小凡,亲自担任告别仪式的主持人。他一脸沉重,但要是仔细观察的话,嘴角又不时露出一丝浅浅地笑,似乎有点开心。
走到话筒前,欧小凡轻轻弹了下话筒,传来一声清晰的哒声响。之后,他扫了现场一眼,声音有些沉闷,道:“尊敬的上级领导、各位来宾,黄秋霞的亲属及现场的各位朋友。
大家好!今天,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对我县治安作出突出贡献、在下乡途中因车祸去世的黄秋霞,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下面,请凑哀乐。”
在咚咚咚三声大鼓响过之后,乐队凑起了哀乐。
之后,欧小凡又站在话筒前,朗声道:“下面,请与会同志,还有现场的各位朋友与群众,随我们一起向黄秋霞的遗体三鞠躬,并默哀三分钟。请全体起立,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好,全体默哀三分钟。”
三分钟,片刻就过。
欧小凡回头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