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书屋

首页 > 历史小说 > 大明:刚刚登基,百官要杀朕 > 第24章 宁愿错斩三千!

第24章 宁愿错斩三千! (1/2)

2024-11-13 作者: 原神港片

第24章 宁愿错斩三千!(1/2)

“吕俊安此人,素有廉名,此次捉拿教徒,必能公正无私,严惩罪犯。”杨一清补充道。

朱厚熜点头称赞:“爱卿们言之有理,王颢公正严明,定能妥善处理此事。

朕心欣慰,得诸位贤臣辅佐。”

王守仁界面道:“陛下,此次事件虽已妥善处理,但为防魔教余孽再生事端

微臣建议加强对京师及周边地区的治安监控,确保万无一失。”

朱厚熜目光如炬,沉声道:“此事就交给尔等去办,务必严密防范,切勿让魔教毒瘤危害到我大明的基石。”

捕获了一千五百余名江湖侠客,一一束之以法,待审讯而定罪。

宁愿错斩三千,不教一人漏网!

天子遭遇暗杀!何等惊天动地之事!

刺驾之罪,犹如外敌入侵,堪称天塌地陷之大祸!

朱厚熜对内阁的决策未曾过多插手,而是秉持大纲,放手让他们执行。

明帝国,如同一头巨兽,每日所面临之事务,繁多如星辰。

若无内阁之充分授权,令皇帝独力承担,恐怕会将身心俱疲,劳累过度。

杨一清呈递奏章,详细禀报了京师的缉拿,随后向朱厚熜陈述了西北总督徐旭东在剿匪事务上的佳绩。

徐旭东,身为大明帝国开国第一功微臣徐达的后代,已在甘骕镇投身剿匪工作五个春秋。

九边,亦称九镇,乃弘治年间于北部边境,沿长城防线陆续设立的九大军事要塞。

这九大要塞包括: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三关镇、延绥镇、蔺夏镇、固原镇、以及甘骕镇。

在过去的五年里,我国西北地区的盗匪问题已逐步得到平息。

那些勇猛的关东刀客和关西响马,大部分已被徐旭东将军收服,或被剿灭,或接受招安。

徐旭东将军上奏折,请求回京师述职……

“朕亦有意召见徐将军,内阁可拟旨让他进京,朕欲就西北事宜向他请教。”

“微臣谨遵圣旨,微臣回去后即召徐旭东回京述职。”杨一清大臣恭敬地回应。

在确定徐旭东的事宜后,朱厚熜皇帝又询问了商业改革进度及所遇难题……

商业改革的大幕已然拉开,民间逐渐开放,资本开始流动。

我国历经数千年的小农经济,要想转型实属不易。

现行帝国商业状况萧条,原本能为国库创造丰盈税收的商业,现今却远不及农业税收的二十分之一,甚至不如宋朝经济。

然而,一旦商业蓬勃发展,国库将在短期内充实富足!

届时,无论是训练军队,还是工部大力研发火器,皆无后顾之忧。

朱厚熜皇帝的改革旨在彻底解放商业,除国军械、盐铁外,其余皆放手民间。

然而,内阁大臣除王守仁外,杨一清和徐阶对此皆不够积极。

朝中御史言官更是反对,理由大致如下。

“帝国根基在于农业,而非商业,只需解绑农业,清查全国田地,制定更严格的农税,便可使帝国焕发新生,切勿放开商业。”

“商业为帝国动荡之源,商人自私自利,从未考虑民生。”

“若商人地位提升,他们将资助山匪,乃至反对朝廷之人,西北、两广、倭寇等地区与商人皆有关联……”

朱厚熜对内阁下达指令:“朕深知农业为帝国基础,然而商业同样举足轻重。

“只要妥善管理商人,帝国富强,何人敢质疑朕?质疑朝廷?”

谕旨颁布后,朱厚熜将目光投向杨一清,责问道:

“朕曾阅户部奏折,国库储备充裕,仅两个月前尚有九千万两,现今为何仅余三千万两?”

“身为,督察户部,朕要求你回答,银两究竟用在了何处?”

面对皇帝对国库银两去向的质询,杨一清神色窘迫。

他恭敬地一拜,回应道:

“陛下息怒,请容微臣详述。倭寇进犯东南五州,陛下命户部拨款一千万用以增强火器。”

“黄河决堤,河道整治拨款五百万。为巩固北部边关,陛下令南方五十万大军开拔,扣除移营开支,共计两千万两。”

“启动商业改革,全国范围内建设码头港口……”

“西北剿匪,户部拨付一百万两。”

“帝国百万大军,每位士兵年俸十一两,每年支出逾千万……”

“陛下要求加强九边防御,先后调拨九百万两银。”

“戚继光请求工部加速研发新型火炮,三百万银两再度支出,陛下亲书的圣旨令户部无法拒绝。”

杨一清如数家珍般列举国库银两用途。

听罢杨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