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书屋

首页 > 历史小说 > 大明:刚刚登基,百官要杀朕 > 第52章 谋反?一个个凌迟!

第52章 谋反?一个个凌迟! (1/2)

2024-11-13 作者: 原神港片

第52章 谋反?一个个凌迟!(1/2)

会试在京城举行,由礼部主管,考中的第一名称为会元。

而科举取仕的巅峰便是殿试,由天子亲自出题,参与的学子被称为贡士。

殿试中试者称为进士,第一名则是状元。

若一人连中解元、会元、状元,便是连中三元,堪称科举之奇迹。

连中三元者寥寥无几,若有,那不仅仅是祖坟冒青烟,即便是皇帝也会特别关注。

朱厚熜翻开了王守仁呈上的举人名录。

张居正,江陵解元。

唐寅,苏州解元。

目光扫过,朱厚熜在名录中找到了海瑞的名字。

此时的海瑞已经42岁,依旧在科举的道路上执着前行,而这一次,他终于中举。

十大能微臣都顺利通过了举人这一关,本欲特别提拔那些朱厚熜眼中才华横溢而科举未果的人。

眼见他们一个个实至名归,朱厚熜心中满是欣慰……

会试迫在眉睫,不足两月,学子们已踏上通往京城的赶考之路。

时间紧迫,既要赶路,又要温习科举经书,故而名为赶考。

朱厚熜心想,待会试结束后,再决定是否提拔这十大能微臣。

若他们真有学识与能力,必能带来大明帝国官场的巨变,推动改革之路,亦将畅通无阻。

那些保守派官吏也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届时朱厚熜治国有望更加轻松。

这一次的科举,将给帝国带来何种改变,又将涌现多少良微臣干吏。

“陛下,请赐教会试之题。”

“两个字,改革。即以‘改革’二字为会试之题。”

“微臣领命!”

王守仁携考题离去,表面上看似简单的题目,实则暗藏玄机。

天下学子自幼学习孔孟之道,面对‘改革’二字,又该如何下笔?

尽管有商鞅改革和王安石改革的先例,但它们与程朱理学却是格格不入的……

然,依据王守仁的经验,大明帝国如今与太祖时期已大不相同。

民风趋向宽松,诸多条条框框已不再禁锢人们的思维。

将改革作为考题,是一种偏离常规的创新。

改革的成果显而易见,帝国日益繁盛,百姓安居乐业,一派欣欣向荣之景。

更何况!

何人敢于直面指责?

何人敢于与君主对峙?

何人敢于挑战天威?

翌日。

朝霞映照之下,皇城之内气象万千,而京师之内,因一道惊天消息而导致人心惶惶,荡漾不已。

信息如风,穿梭于大街小巷,告知每位百姓,那曾权倾一时的辽王,朱豪墭,如今已被束手就擒,沦为刑部深牢中的囚徒。

朝堂之上,香烟缭绕,朝臣们纷纷登场,急于在圣上面前献上自己的忠诚与智谋。

他们陈述,恳请陛下对辽王施以极刑,以绝后患。

皇帝朱厚熜沉思良久,终于落下圣旨,指令大理寺卿蒋日胜担纲主审,刑部尚书吕化成辅助审理,都察院左都御史徐永盛监督全局。

三者齐心协力,共同审问辽王朱豪墭的谋反罪状。

在那黑暗而冰冷的牢狱之中,朱豪墭犹如困兽,预感到了末路的临近。

当他的十二个儿子,一个接一个地倒在血泊之中,他心中最后的一丝希望也熄灭了,对于生存的渴望随风而散。

如今,他唯一的恐惧,就是那位至高无上的皇帝会对他施以最为残酷的刑罚——凌迟,让他生不如死,缓慢而绝望地走向死亡。

自元代开始,适用凌迟的罪名为十恶重罪中的“谋反大逆”“恶逆”和“不道”。

宋史记载“凌迟者,先断其支体,乃抉其吭,当时之极法也。”

一刀一刀地割人身上的肉,直到差不多把肉割尽,才剖腹断首,使犯人毕命,残忍至极。

两日之后,三司官员齐聚公堂,共同审判辽王朱豪墭之罪。

于那高堂之上,朱豪墭已失生存之志,不做丝毫辩驳,逐一坦诚其罪状,毫无隐瞒。

雇凶刺杀当朝圣上的叛逆任我行,正是他幕后操盘。

他更是亲口承认,正德皇帝朱厚照的驾崩,也是他暗中布局……

三位官员震惊不已,原以为是他野心大意图篡位,缺不想他为了权利做的如此丧心病狂,一而再再而三的造反。

时间过去了,武帝驾崩之事有了替罪羊,却还是一个千古之谜。而那场震惊朝野的叛乱,其背后的动机,朱豪墭的述说简洁而直接。

自朱佑樘,即弘治皇帝离世之后,朱豪墭深感自己,论年龄为长,在民众中声望,以能力论,自认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