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背井离乡(1/2)
十月,天气已经明显变得凉爽起来。田里的稻谷已经收割完毕,就连稻草都已经晒干,垛得整整齐齐。地里的玉米棒子已经掰拾干净,有的地种上蚕豆,有的地种上豌豆,海拔更高点的地里则种上了荞麦。忙完了秋收和小春种植的农民们有了一个短暂的农闲时节。县里的妇联和劳动资源局与沿海的企业达成了一个劳力输出的协议,先由企业出车旅费,把农村剩余的劳动力接到工厂里上班。杨远根和村里的几个青年加上县里组织的各个乡镇的闲散劳力,一起坐上祖国西南开往东南的专用奔驰大巴“凯斯鲍尔”。原本坐39人的客车,过道上也安排了塑料凳子,硬生生的加了十个人进去。当然,各省的交通检查站和毒品稽查站之前都会有小面包车把超员接走,然后在某个服务区或是加油站附近大家再团聚。如此这般的经过58小时,零晨5点10分,客车终于到达了最终的目的地—FJ省FZ市连江县琯头镇。如果是云南西部这时候天肯定是全黑的,还好有时差,福州连江已经是黎明时分。包括司机在内的云南老乡们可以看清彼此的脸。没有任何的欢迎仪式,客车停在一个名为“环球商贸”的公司门口停车场。闽南腔很足的台湾高管和穿着白衬衫胸前挂着“环球商贸人事部经理”的两人在客车司机的一份单据上签了姓名后,客车扬场而去。因为从云南,广西,广东再到福建的路上,杨远根和他的几个同伴都显得有些熟套,包括在服务区上厕所尽量准备零钱这样的小事远根都会提前提醒大家,一路走来,老乡们也习以为常的以杨远根为中心。同车的老乡很多是没有文化的,听说所有的人都要分组和签名时大家不约而同的提名杨远根为队长,负责帮大家签字以及做普通话和云南方言的互译。四十九人的队伍虽说不大,但也乌央央的一片。人事部的经理不得不给下属打电话先是安排大家到公司的餐厅里吃早餐,早餐之后带大家观看公司的宣传片。直到八点钟,上班时间到了,四十九个人才被带进“环球商贸公司”的大门。着装时尚的人事部女文员给每个人发了表格,杨远根和几个有初中文凭的老乡帮着大家填表也花了两三个小时才基本完成入职手续。一切安排清楚之后,人事部的经理走到大家中间。说了一大堆公司的前锦和个人的前途。最后总结发言时说道:“大家来到这里就是一家人了,如果有什么困难可以直接找我们人事部门或是你们的直接领导,或者有什么诉求也可以和杨远根说,让他代表你们直接找到我这里”。然后,人事部的经理给杨远根留了自己的电话,也把杨远根的电话存在了手机里并让属下都存了杨远根的电话。老乡们听了这经理的讲话后也觉得有什么事只要找杨远根就可以了,有手机的老乡也都存了杨远根的电话。没有手机的也问了杨远根的宿舍门号。
四十九个人第二天就淹没在已经是八百多人的工厂的各个部门里。接下来的几周时间工厂作息时间都是:周一到周五,早上八点到下午五点的正班,六点到零晨两点的加班;周六加班到晚上十一点,周日加班到晚上九点。第四周的周日,九点下班的同事们欢欣鼓舞的回到宿舍,两栋五层两梯的公寓可谓灯火通明。公寓一楼的超市营业员和记帐员一边忙着给老员工结算找零,一边忙着看新员工的厂牌和记录所欠货款。超市对面的餐馆里,安徽和山东的几个班长和他们的组长吃着花蛤炒面,喝着“惠泉”啤酒。(台资工厂组长比班长更高一级)。虽然已经下班,他们还穿着那代表着管理层身份的工装。外贸公司的QC(质检员)则坐在餐厅的VIP卫置,低声的交谈着。杨远根同乡镇的只有六个人所以是住同一宿舍。虽然还没发过工资,但超市老板也知道这群云南人上班很认真,这样下早班的日子也会多赊些烟酒给他们。六个人除了每人一包方便面外还有一瓶标着52度的“黄华山”白酒。当热气腾腾的或酸爽,或麻辣的泡面吃得伙伴们面红耳赤时再加上一口辣嗓子的“黄华山”,让原本想家的人少了几分思念,让原本寒冷的初冬多了几分温暖。
十二月一日,早晨六点。大多数员工还在被窝里做着美梦。“环球商贸”公司的大门正前方,一个八,九十公分的铁制香炉边,两个保安不停的烧着钱纸。十几个台湾高管一人手持一柱香跪在摆满各种水果,点着蜡烛的香案前。最前方的总经理双手合十跪成了标准的90度,双眼微闭,口中念念有词。而他身后的所有人几乎把头点到了地面上。直到总经理起身把香插到香炉中连回头看他们一眼都懒得的离开后。跪在前面的高管才敢抬起头来,确定老总已经走入办公大楼后大家才缓慢起身,没有人敢抱怨自己有些发麻的腿,更没有人敢拍一下膝盖前的灰尘。
八点三十分,公司会议室。“万宝路”香烟几乎点在了每个男管理人员的口中。其实好几个管理员是不抽烟的,可知道是进口货本能的认为是好东西,也就煞有介事的抽了起来。砂光车间和拼花车间的女主管只能戴着口罩坐在办公桌尾部。负责生产的副总,黑着脸坐在主位上,看着烟雾缭绕的会议室中的同事。把总经理的指示又宣读了一遍。最终,所有的问题都转嫁到了人事部身上。一句话就是,缺人,缺人,缺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