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初闻修道事(1/2)
关于仙人的传说,从古至今未曾断绝,从春秋战国起,到了秦汉时期更加详尽。秦始皇曾派徐福东渡寻仙求长生药;西汉刘向曾著有《列仙传》记载了上古时期到西汉初年的众多仙人;司马迁的《史记》多次提到仙人;葛洪著有《抱朴子》也提到了修仙之法。总体来说,世人对仙人的印象都是远离红尘,在世人眼中神秘而遥远。对仙人是否存在也将信将疑。当明皇在朝堂之上昭示仙人存在,满朝文武鸦雀无声,见到仙气氤氲,抬手便是奇妙法术的仙人活生生的出现在眼前,更有几个大臣哆哆嗦嗦的跪倒在地上,在地上不住的磕头,不知是在叩仙人还是叩皇上。要知道,明皇不喜跪拜之礼,朝堂现行之法类似春秋战国,上朝行站立礼即可,诸位大臣分列朝堂两侧,相对席地而坐,并不需要像前朝一般磕头,足以见得这几个大臣内心是有多么震惊。
仙人具体如何入世,众说纷纭,不过景朝官方的说法是在明皇起义军基本夺得大统之际,仙人突然私下来访。而至于仙人为什么过去数千年遁离红尘,如今却堂而皇之的出现,官方解释是,仙人要布道天下,广传修道之法,其余就语焉不详了。仙人和明皇的交流并无详细记载流传,只在一些野史乡间留下了一些问答内容,此处摘录部分:
【明皇问】:“常人修道,成功几何?”
【仙人答】:“即便入门,亦是万中无一。”
【明皇问】:“凡人修仙,寿元几何。”
【仙人答】:“修道乃逆天行事,寿元数百载,已是道法精湛。”
【明皇问】:“仙人归隐千年,此番入世为何。”
【仙人答】:“此间有大因果,凡人不便知晓。”
不论谈了什么,其结果是皇室与仙人签订了史上著名的《九州备忘录》,内容大致为仙人欲广收慧种,希望世俗王朝能为各宗派供奉日常所需,也协调仙凡和谐相处,仙人为皇室提供诸多便利。从此除去乡试,会试,殿试外,又多了一个青云试,通过者可拜入仙家宗派学习。待明皇正式登基,昭告仙人入世之后,又补充和修订了诸多协议内容。明皇开朝与仙人签订的契约,除去使得各种仙妙之物逐渐进入凡人生活,极大便利王朝生活发展,就是明文令各修道门派招收凡俗子弟。正常选取十二三岁少年入门,经过三到五年的学习修炼,及冠之时便可外门结业,其内容除了尝试修道入门,便是常识学问的教学,如此举措,广开民智,而且经过修道外门锻炼之人,即便无法在修仙一途中登堂入室,也能极大的改善个人的各方面能力,此等人才备受朝廷的青睐。所以有修道门派外门结业令的人,会经由朝廷专门来考核特招,享有更好的特殊待遇。
——左思茶馆《景朝仙凡简史》
“对修道稍有了解的人,对于境界划分的了解是练气,练虚和炼神,再往上就是神仙境界了,这种划分方式来源于天下道教之首,龙门派,也是最为普遍的划分方式,其他出名些的修真境界划分方式,就比如东海第一大派——卿云派的境界是划分来自于《太一经》。分为恒一(练气),纳海(炼神),虚舍(练虚)和天下溪。而纳海圆满被称作盈海,如果想突破虚舍,就要把充盈气海的真气散去,难度极高。难度高也是相对而言,有很多修仙种子终其一生连练气境都无法突破,最多能使用一些仙家玉册,更不用说,引气入体,驭使法宝之类了。这些大部分进入了朝廷,作为辑录玉册的书记官,也算一生衣食无忧。
划分境界的方式与修炼功法息息相关。龙门派源远流长,修真界影响力极大,被视为天下道教正统传承之一,历史上曾有数个流派和名称,比如三清派,少阳派,正一派等。道家讲究道法自然,但如何拟化自然,反演合道,却是看个人体悟之法了。龙门派的功法思想也曾数度变革,但总而言之,如今龙门派修道以丹法为主,丹法有二,内丹和外丹。万千年来,若问个人修道的理由,九成九都是了长生二字,修道之法,多半从长生出发。内外丹法,也与长生息息相关。
内丹之法,意在形神相守,其思想指出天生人体形神不合,故身朽而神离,内丹法将身体视作丹药,将形神练作一处,此身即可不朽不灭,从而证道长生,称作人元丹。主要有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这三个阶段,在此之前还需打通任督二脉和奇经八脉,打通经脉这一步,已经让很多武学家望而却步。经脉堵塞,内力与先天精炁无法与外界畅通,神魂感应不到天地元气,便不能牵引元气入体,没有元气就不能炼化真气,真气无源,练气不通,大道难成,没有打通全身经脉引气入体的修道者,最多被称为武学家,只能修炼体法门,或者靠先天精炁施展一些小术法,先天精炁乃人生来便有,日常生息不增不减,经由法术消耗之后只会越来越少。只有成功引气入体,才能被称为修士,即凡人口中的仙人。
外丹之法境界划分与内丹相同,其认为不死之要,道在神丹。盘古开混沌,有无中生,大道始成,盘古身化万物,大道散于天地,归天下生灵,故万物皆有道,但往往天生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