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煮酒论道(2/3)
”
“那你为何杀了一代名医华陀?”
曹操长叹一声:“孔子云: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华陀仗着有几分医术,借给我治头痛之机,向我索要一方大吏之职。他乃一介郎中,何来治理天下之能?老夫没有应允,他就拖而不治,令我久病不愈,拖延成疾!对这种不学无术,怀有野心之人,非是我要杀他,而是天理不容!”
欧阳雪出于杏林世家,对神医华陀甚为崇敬,曹操解释华陀的死因,正史野史都无记载,他似信非信。曹操的奢杀,是不容他辩解的,白门楼降了吕布,他连对自己有恩的陈宫也一起杀了。
曹操刺杀董卓未遂亡命而逃,若不是陈宫义释于他,演了一出《捉放曹》的好戏,哪来后来的魏武?
曹操似乎能洞察欧阳雪的心,他心情复杂的说道:“那陈宫台,老夫是又爱又恨!爱他丢下县令不要,义无反顾追随于我;恨他趁我在充州立足未稳,与吕布协同刘备,打了我个措手不及,令我元气大伤。白门楼老夫念及旧情,亲自为他松绑,是他无颜见我,求我赐他速死,我只好成全了他……”
“魏王,起因恐怕是吕伯奢吧?你说‘宁可我负天下人,不使天下人负我’,真有其事?”
曹操恼怒了:“一个风声鹤唳之人,听见后院磨刀霍霍,你能熟视无睹,无动于衷?陈宫问我为何将打酒回来的吕伯奢也杀了,你想想,他已经是风烛残年之人,回庄见到全家大小十几口人全部被杀,他还活得下去?我是于心不忍,才在他不知情时杀了他。我对陈宫说此话时,囿于此时、此地而已,殊不知被人偷换概念,夸大其词……”
曹操所作所为可以理解,不能谅解。
听了曹操的解释,欧阳雪倒是弄清了这个事实,曹操是个聪明人,不会蠢到说出遭天下人谴责的话来。
玄武说得对,一部《三国演义》,混淆了历史的真实。
欧阳雪至此,心里只剩下最后一个疑问,曹操功成名就之时,皇帝只是徒有虚名,他为何不取而代之?
曹操看懂了欧阳雪的心思,慨然说道:“老夫出身卑微,非三公重臣之后,更非帝王将相之种。率军破黄巾时,仅为典军校尉耳!大夫王朗、钟繇、王粲、陈琳,在诗中述说老夫天生聪慧,智力过人,七岁就能吟诗作赋,十岁读书过目不忘,倒背如流,出口成章……荒谬之极!其实,孟德天性愚陋,弱冠时方举孝廉。孟德年少时,时值天下大乱,为避灾祸,老夫在谯东五十里处筑精舍一处,春夏读书,秋冬狩猎。以待天下太平,方出仕耳,胸中并无大志……”
敢于如实坦陈家世,不掩饰低微的出身,对诸如王粲、陈琳这样的文学大家对他的歌功颂德、矫饰幼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欧阳雪认识为这是曹操多重性格的另一面,也是他不矫枉,也不过正,胸怀坦荡的真实写照。
大殿中回响着曹操慷慨激昂的声音:“然,老夫位卑未敢忘忧国!朝廷征孟德从军,任典军校尉。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孟德欣然从命,欲为国家讨贼立功,图死后在孟德墓前立一碑,上书‘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平生愿足矣!念自剿黄巾始,已经历二十余个春秋;其中,孟德讨董卓、除袁术、破吕布、灭袁绍、平辽东、定刘表……遂平天下。老夫身贵为丞相,今又封为魏王,人臣之贵己到极限,又复何望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曹操说到激动处,居然声泪俱下。
欧阳雪感到意外,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年的铁腕人物——曹操,也有动情,不为人理解的时候!
也像凡人一样,有感情脆弱的时候!
曹操仰望穹顶,任眼泪在脸上横流。他毫不摭掩地抹去脸上的泪痕,声音平和中带着严肃:“孟德常常不忘孔子称文王让位之为至德,圣人所作所为,一直是孟德之楷模,终日不敢掉以轻心……老夫推心置腹而言,孟德辞去丞相,削去兵权,归就所封武平侯之国,或渔或樵,从此不再过问国是,不是不可。然,老夫执政多年,树敌太多,倘若一交兵权,老夫恐有性命之忧。孟德在世,还可威慑天下,若遇害,则天下将大乱矣!无人可收拾此危局……非老夫图慕虚名,实则每日三省吾身,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那取而代之之事,老夫想也未曾想过……”
曹操说毕,两手高举酒爵,伸向空中。曹操剖析自己,无论他是真情还是假意,在封建社会的初期,王权高于一切,王者之治、王者的权威,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曹操能讲出这样一番话,欧阳雪认为十分难得。
也只有曹操,才讲得出这样的话!
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谦恭下士时,
假使当年身便死,
一生真伪有谁知。
酒过三巡,曹操微微有些醉了,欧阳雪突然想起他将要的赤壁之行。今天见到的是曹操的灵魂,而在赤壁会见到他的真身,如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