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庆帝的算计(1/2)
庆帝端坐在龙椅上,目光深审视着面前这个已经开始长大的儿子。
只见这孩子的皮肤晒黑了许多,而且长高了一点。
庆帝轻抬手,示意李承乾起身,缓缓开口道:“乾儿,最近你在学问之上可有进展?”
李承乾闻言,回答道:“父皇,孩儿每日苦读,学问颇有进展。”
“颇有进展?看来你挺自信。”庆帝说道,“这样,你先以饮茶为题做一首诗,朕看看你有何长进。”
李承乾闻言,心中虽然不喜欢被别人考校,但这是皇帝,他还不敢拒绝。
好歹前世是大学生,今生也系统学习了诗词歌赋,作几首诗并不难,只是好坏的问题。
于是,他开始吟咏:“碧泉煮茗香四溢,翠叶轻舒舞翠微。一盏清茶润心田,万卷诗书伴日晖。”
庆帝听罢,眼神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轻轻点头:“嗯,此诗意境深远,不错,不错,看来你这段时日,在学问上的确有所长进。”
李承乾松了一口气,面上仍保持着谦逊之色,回答道:“多谢父皇夸奖。”
接下来,庆帝提出了一些经史子集的问题,来考验李承乾的学问,李承乾也是一一作答。
庆帝微微一笑,道:“还不错,你能有这份学识,实属难得,学问之道,在于持之以恒,切忌骄傲自满。”
李承乾连忙回道:“儿臣谨遵父皇教诲。”
“但治国之道,非仅止于武艺与诗文,朕欲问你,若有一日,你肩挑社稷,当如何治国安邦?”庆帝终于将话题转到政事上面。
李承乾闻言,略一思忖,道:“父皇,儿臣对于治国之道不是太懂,但听夫子说,治国之道首在勤政爱民。”
“儿臣以为,当广开才路,不拘一格,选拔贤能之士以辅朝政;同时,减轻百姓负担,鼓励农商,使国家经济繁荣;再者,加强法制,明辨是非,确保司法公正,以安民心。”
庆帝听后,眉头微蹙,心中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不悦。
这些回答皆是书本上的陈词滥调,虽无大错,却也少了些新意。
他哪里知道,李承乾作为穿越者,治国理论一大堆,但是他并不想表现出来,从而被庆帝这个老六暗中设计。
庆帝沉吟片刻,语气中带着几分考较:“乾儿,我朝边境时有侵扰,内忧外患并存,你欲如何应对?”
李承乾闻言,回答道:“父皇,对于外患,儿臣认为应该事前加强边防,提升军备,同时与邻国修好,以和为贵,减少不必要的冲突。”
“至于内忧,则需从根本着手,加强吏治,惩治贪腐,确保朝廷政令畅通无阻。此外,儿臣还认为应该推行一系列民生工程,改善百姓生活,增强国家凝聚力。”
庆帝听后,更加不满了。
他点了点头,说:“乾儿,你能有此等见地,朕心甚慰,以后努力学习,父皇期待你未来的表现。”
李承乾闻言,连忙说道:“儿臣定当不负父皇厚望。”
随后,父子两人便聊了一会儿,然后告辞退去。
李承乾退出御书房后,庆帝便问一旁的侯公公,说道:“侯公公,你觉得太子的表现怎么样?”
侯公公闻言,也敢随意评价,说道:“陛下,考虑到太子仅仅十三岁,他的表现已经非常不错了,那句推行民生工程的想法很有见地,看起来太子是心怀百姓的,非常难得。”
“你说的不错,太子年纪还小,需要增长一些朝政见识,传旨,从明天开始,太子每日临朝参政,不得有误。”庆帝考虑了一下说道。
“是,陛下,奴婢这就去传旨!”侯公公连忙躬身说道。
随后,侯公公手持圣旨,从乾清宫出发,前去东宫。
东宫作为太子的居所,未来帝王的培育之地,坐落于皇城东侧。
占地面积广阔,约有数十顷之广,长约两公里,宽约一公里,四周被高耸的明黄色宫墙环绕。
侯公公步入东宫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宽敞的石板路,两旁绿树成荫,花香袭人,各色花卉争奇斗艳。
东宫之内,建筑错落有致,布局精巧。除了承乾殿外,还有众多宫殿、楼阁、亭台散布其间,如书房、寝宫、宴会厅、练武场等等。
侯公公手持圣旨,沿着这条熟悉的道路前行。
他还记得,年少时期,庆帝也是太子,他也和庆帝也曾在这里住过十来年,现在庆帝的孩子都这么大了,他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
抵达东宫之后,门外的侍从马上把他迎了进去,同时派人去通报太子。
不多时,李承乾便亲自迎了出来,热情地打招呼道:“侯公公,您怎么亲自来了?”
侯公公微笑着展开圣旨,朗声道:“太子殿下,老奴奉陛下旨意,特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