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文武之地(1/2)
一直以来,临安城特别重视教育,可以说是全国的人才超级孵化基地!在全国科举的战场上,这里中举人数常年稳居第一,自新皇帝登基以来,朝廷更是把人才选拔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尤其是临安城,开足火力全力培养人才,每年都像开闸放水一样向国家输送大批精英
为了将这辉煌战绩延续下去,当地官府那叫一个拼命!从全国各地把优秀的教书先生像宝贝一样请来,大兴土木盖起一座又一座大型书院。这一招可太厉害了,引得天下学子如同飞蛾扑火般对临安城充满向往,更是把这里当作“成就功名的神圣殿堂”。每五年,朝廷会选择在临安城隆重举办一场让所有人热血沸腾的“青年才俊大比武”,尤其是这一次,更是提前2年就开始准备了,其盛大的规模和朝廷的重视程度,可谓是空前绝后。
这一回,官府成功把全城最富有的秦家拉来当赞助。也邀请临安城第一才女“秦钰晴”当形象大使,广泛宣传。“秦钰晴”这个名字早已在无数青年才俊的心中生根发芽,日夜都想着什么时候能够一睹这位美丽的临安第一才女的风采。
秦建城心里盘算着:“这既增加了女儿的名气,又能给家族长了脸,听说这次新皇上也要来,要是被年轻的皇帝相中钰晴,岂不是天赐良机,助我秦家?于是痛痛快快就答应了”。
新皇刚登基,满脑子都是励精图治的宏伟蓝图,对人才的渴望就像饿狼看到了肥羊。对于这次“大比武”非常重视,并张榜天下,
要亲临现场,选拔人才。榜文一出,轰动天下!无数寒门子弟、贵族公子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读书、习武上,都希望有朝一日能金榜题名、光宗耀祖。这一次,皇帝亲临考场更是“百年一遇”。
临安官府为了把这次“大比武”办好,那可是下了血本。安排大量人员精心布置活动场地,到处张榜公布活动时间,还把各地的重要官员都请来观摩。更是不惜砸下重金,请来顶级的歌舞团队,准备了堆积如山的物资。目的就是向全天下展示临安教育之都的魅力,为朝廷搜罗天下英才,让皇帝高兴。
在这次“大比武”中!获胜者不仅能直接参加京师主持的全国大考“会试”,就算没通过,也能进入朝廷的后备官员名录库,被重点培养,从此跨越阶层、飞黄腾达那都不是梦。而且还大力修建了全国最为气派的“临安府学”,并请来许多名师给获胜考生授课,考生们的吃穿用度和学费全由朝廷买单。另外,物资奖励也毫不含糊,能坚持到最后的考生还能拿到一大笔钱。最最诱人的是,第一天“文试”结束后的前十名,能够得到“钰晴”精心准备的奖品。这消息一放出去,全国各地的考生就像疯了一样涌向心中的临安。
这次“大比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海选,从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中选出30个最出色的考生进入决赛。第二阶段就是决赛,决赛一共3天。
第一天是“文试”,考试时间为一个上午,下午进行现场打分,按照成绩好坏选出前10名的考生。
第二天是“体试”,考题叫“鱼米之箱”,一共三关。
第一关,考生要背着1口锅、一手拿着50斤大米,另一只手提着10斤重的大水箱,听口令从天目山山脚往垂直高度1100米高的清凉峰山上冲,按到达山顶时间先后打分。
第二关,到了山顶的考生们要赶紧生火做饭,稀饭的干稀程度必须恰到好处,不行就要重新做,直到合格为止。然后背着剩下的米,端着稀饭从山上跑往山下,碗里稀饭剩多少,裁判就在碗边做下记号并算作成绩,再根据稀饭干稀程度打成绩。
第三关,考生下山后,要在稻田里抓稻花鱼,稻田分成10块,每块田里插了1块牌子,上面写的是按鱼的大小、多少排序的番号,越早下山的考生越有优势选择鱼大且多的田块,
1个考生对应1块田,考生要在属于自己的田里徒手抓鱼,按抓鱼的多少和大小打分,当然要是把稻田弄坏了可要扣分。
第三天是“武试”,考题是“群龙夺宝”。
第一场是轻功展示,考题叫“踏叶摘莲”,考生要分别在两只脚上绑凳子,然后在半炷香的时间里用绑着凳子的脚踩着湖里的叶子摘下莲花,凳子的脚不能打碎莲叶,否则要扣分,最后以摘得多的胜出。
第二场是用气和力量大比拼。考生用两只臂膀扛起两个装满水的大桶,并在规定时间内,用隔空击出双掌,利用掌风打灭10米外桌子上点着的100根蜡烛,水桶里的水不能洒在地上,蜡烛灭得多者胜。
第三场是武艺切磋,分拳脚功夫和兵器较量,谁的武艺高谁就是最后的赢家。最后,根据几场考试的总成绩综合排名。
终于,这一天来了!
天还没亮,街边房子二楼的一个住户就从美梦中惊醒。他揉着眼睛走到窗台,打开窗户一看,好家伙!只见街道上密密麻麻全是人,儒雅的书生、帅气的公子、漂亮的少女、扯着嗓子叫卖的摊贩,还有一辆辆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