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问话(1/2)
大明洪武二十五年,在应天的皇宫内,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的大事——太子朱标不幸去世,这一消息让整个大明帝国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之中。朱标太子以他的宽厚仁慈赢得了文武百官及百姓的深深爱戴,他的离世仿佛让大明失去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
而在这份悲痛之中,最为痛彻心扉的莫过于大明的皇帝朱元璋。他独自坐在寝宫中,茶饭不思,夜不能寐,仿佛失去了理智一般。朱元璋,这位从乞丐一步步打拼成为皇帝的传奇人物,他的一生经历了无数的艰辛与磨难,但此刻,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助与绝望。
他亲眼目睹了与自己一同打江山的众多兄弟相继离世,其中许多还是他亲手送走的,这些经历已经让他的内心饱受摧残。他本以为自己已经足够坚强,能够面对一切,但马皇后的离世和紧接着太子朱标的去世,却让他再也无法承受。
“咱家...真是命苦啊!”他喃喃自语,泪水在眼眶中打转,“皇后你刚刚离开我,标儿也离我而去,这让我还怎么活下去?”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无尽的哀伤与绝望,对大明未来的担忧也让他倍感焦虑。
朱标的离世,意味着他多年来的悉心培养付诸东流。他原本希望朱标能够继承大统,成为一代明君,但如今这一切都成了泡影。更让他担忧的是,随着朱标的离世,朝堂之上必将掀起一场激烈的夺嫡之争,这违背了他一直以来坚持的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
“咱家老了,没有继续培养明君的精力了。”朱元璋哀叹道,他深知自己已经年迈体衰,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精力充沛地处理国家大事。面对眼前的困境和未来的挑战,他感到力不从心,只能默默地承受着这份痛苦与无奈。
年岁已高的朱元璋,六十五载春秋,加之皇后与太子的相继离世,已让他身心俱疲。然而,身为大明的开国皇帝,他不得不强撑病体,为帝国挑选未来的继承人。他深知,自己需要的是一位精明强干、能够省心的继承者,以确保大明的千秋万代。
在众多儿子中,二皇子、三皇子、四皇子等各有千秋,但均非嫡长子,选择他们中的任何一位都将打破嫡长子继承的传统,可能引发后世的效仿与纷争。而皇长孙朱雄英的早逝,更是让这一选择变得异常艰难。
朱元璋的思绪如潮水般翻涌,最终,他的目光落在了朱允炆和朱允熥这两位皇孙身上。太子刚逝,急需确立新的皇储或监国,以稳定朝局。但朱元璋对这两位孙子的了解仅限于朱允炆的孝顺和朱允熥的胆怯,他们能否胜任这一重任,他心中并无十足把握。
尤其是面对蓝玉等嚣张跋扈的将领以及众多皇叔的压力,这两位年轻的皇孙能否稳住阵脚,他深感忧虑。太子在世时,以其威望和能力使得众皇子心悦诚服,但孙辈们能否延续这份威望,却是个未知数。
为了大明的未来,朱元璋决定亲自考验这两位皇孙。他召来蒋瓛,命其将朱允炆和朱允熥带到自己面前。两兄弟跪拜行礼,气氛凝重而紧张。朱允熥心中明白,皇爷爷此时召见,必有要事相商,而他与朱允炆的命运,或许就在这一刻悄然改变。
他并非这个世界的原住民,而是穿越而来,附身在了朱允熥的身上。这十年来,他选择了韬光养晦,沉默寡言,实则是在默默积累,稳健成长。但如今,他深知时机已到,不能再继续低调下去,是时候展现自己的实力了。
他的眼神中,往日的混沌与木讷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精明与睿智。当朱元璋看到这两个孙子时,他微微点头,心中明白,在标儿留下的孙子中,只有朱允熥和朱允炆两人最为适龄,有资格成为未来的继承人。
朱允熥是标儿的正妻所生,身份尊贵;而朱允炆则是妾室之子,地位稍逊。但朱元璋并未因此偏袒任何一方,他公正地看待两个孙子。
“好孙儿,爷爷知道你们心中悲痛,为你们的父王离世而伤心。爷爷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朱元璋的话语中充满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与哀伤,他叹了口气,继续说道,“今日叫你们来,是想考验一下你们的能力。”
朱允炆偷偷瞥了朱允熥一眼,心中暗想,这个三弟怎能与自己相提并论?爷爷居然把他们两人都叫来一同接受考验,真是出乎意料。在朱允炆的印象中,朱允熥一直胆小怯弱,完全不具备皇子的气质,即便是身为庶子的自己,也从未将朱允熥放在眼里。然而,他哪里知道,这只是朱允熥故意伪装出来的表象。
朱允炆为了表现自己,急忙说道:“皇爷爷,黄大人最近教我《四书五经》《大学》《中庸》,我已经能够倒背如流。”他口中的黄大人,指的是他的老师黄橙。
而朱允熥则保持沉默,心中明白朱元璋此刻召见他们定有深意,绝非简单地询问学习情况。
朱元璋轻轻抚摸着两个孙子的脸庞,缓缓说道:“今天爷爷不准备考你们这些书本知识。”这句话让朱允炆微微一愣,而朱允熥则似乎早有预料。
朱允熥主动开口问道:“那皇爷爷,可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