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敬佩(1/2)
神机营的部署,实际上是朱允熥一手策划的。他不仅准确预测了叛军首领月鲁帖木儿会逃往双狼寨,还提出了以一千神机营兵力击败八千敌军的大胆策略。朱元璋此次召见,正是为了亲自验证这些推测与部署的成效。
朱允熥步入金銮殿,只见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神情威严,而两旁文武百官也已列席就位,包括前排的朱允炆等人。朱允炆虽已恢复些许自信,但目光中仍难掩对朱允熥推测的质疑与期待其出错的心情。然而,朱允熥自信满满,径直走向站台,那本是太子朱标专属的位置,如今他安然就座。
朱元璋见到朱允熥,脸上绽放出满意的笑容,对他这些日子的监国表现赞不绝口。随着太监宣读战报的声音响起,一名身着黑色战甲的铁骑跪在朝堂中央,详细汇报了神机营在沐将军的带领下,如何在双狼寨成功伏击并大败叛军的经过。月鲁帖木儿当场战死,其子仅率数百残兵逃脱,这一战果让朝堂上下震惊不已。
朱元璋听后,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对朱允熥的推算更是赞不绝口。他看向众臣,心中满是自豪,仿佛在向所有人宣告:这就是他的皇太孙,智勇双全,料事如神。
朱允炆则如遭雷击,原本期待看到朱允熥出丑的念头彻底破灭,内心再次被挫败感充斥。黄子澄与齐泰等人,原本也想看笑话,此刻却吓得噤若寒蝉,对朱允熥的才能刮目相看。
朱元璋对沐英的战绩表示满意,并转而询问朱允熥关于叛军子嗣的处理办法。朱允熥胸有成竹地表示已有对策,这更加激发了朱元璋的兴趣,急切地想要知道他的计划。
朝堂上的大臣们听闻朱允熥再次提出精妙绝伦的计策,无不面露惊异之色。他们心中暗自揣测,这位皇太孙的头脑究竟是何等构造,竟能如此源源不断地涌现出妙计与点子。
朱允炆在一旁侧目而视,对朱允熥的才智既嫉妒又无奈。他内心渴望自己也能提出同样出色的计策,但无奈的是,他的思维似乎总是无法触及那样的高度。他意识到,仅仅依靠读书多、知识广,并不能直接转化为智慧与谋略。
朱元璋则以期待的目光注视着朱允熥,听他详细阐述如何利用月鲁帖木儿之子的孝心设下陷阱,以斩草除根的方式解决叛军余孽。朱允熥的计策之狠辣、之精准,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震惊。他们纷纷感叹,这位皇太孙不仅继承了朱元璋的果敢与决断,更在谋略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朱元璋对朱允熥的计策大加赞赏,并立即下令沐英执行。黑色战甲的铁骑迅速离去,前往传达这一重要命令。朝堂之上,气氛变得异常紧张,连朱允炆也感到一阵寒意。他深知自己与朱允熥之间的差距,更对自己无法获得同样的认可与待遇而心生怨恨。
随后,朱元璋对朱允熥的监国表现表示了高度满意,并鼓励他继续努力。同时,他还特别免除了朱允熥的跪拜之礼,以示对其身份的尊重与认可。这一举动无疑让朱允熥的地位更加稳固,也让朱允炆的嫉妒与不甘达到了顶点。他紧握双拳,心中充满了对朱允熥的怨恨与对自己的无能感到的愤怒。
他对朱允熥的怨恨之情愈发深厚!朱允熥转过身,目光扫向在场的众位大臣,询问起洋灰在治理黄河泛滥中的效果。
此时,工部的左侍郎昭永善满面喜色地走上前来。作为此次黄河治理的关键人物,他自然责无旁贷地承担了这项重任。昭永善向朱允熥禀报说:“皇太孙殿下,洋灰在治理黄河泛滥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用它筑成的堤坝迅速有效地阻挡了黄河的肆虐!”
然而,昭永善也坦言,尽管洋灰性能卓越,但仍有三处水流极为湍急的地段,河坝被迅速冲垮,即便是使用了洋灰也难以抵挡。
朱允熥听后微微点头,显然对洋灰的坚固性能表示认可,同时也对那三处难以征服的地段深感忧虑。他陷入了沉思之中,寻找着解决这一难题的办法。
其他大臣们见状,也纷纷对朱允熥投以敬佩的目光。他们意识到,朱允熥不仅智慧过人,更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独到的见解。他们未曾想到,这位年轻的皇太孙竟然能够发掘出连使节都未曾看重的外邦进贡之物——洋灰的巨大潜力。
工部的左侍郎昭永善和其他大臣们私下里已经见识过洋灰的神奇之处。他们深知,将洋灰与沙土和水混合后,经过时间的推移,会形成异常坚固的混合土。这种材料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为建筑和水利工程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朱元璋在一旁听到昭永善的汇报后,也满意地点了点头。他明白,虽然黄河泛滥的治理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剩下的三处地段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深知这些地段的水流如同猛虎一般凶猛,想要彻底征服它们绝非易事。
然而,工部左侍郎昭永善似乎还有话要说,却欲言又止。朱元璋见状,便催促他尽快说出来,不要浪费时间。自从废除丞相制度以来,朱元璋一直致力于提高朝廷的办事效率,对于那些喜欢拖延的臣子,他向来是深恶痛绝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