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回家(1/2)
出了门,陈重转身进了一家通信店。
信息时代,没有手机可不方便。
爽快的花了350元,买了一部黑色全键盘美版BlackBerry8700,又花了1999元买了一部红色三星i900,然后凭着储存在肌肉里的记忆朝家走去。
几十幢二十多层高的双塔式公寓楼,十多年前的动迁样板工程,在占地不足五公顷的地方,组成拥堵建邺和农村的交界带,生活着不下一万两千户的人口。
这片古旧的回迁村,依靠着繁忙的省道而建,省道上永远跑着数不清的泥头车,每年也有数不清的沥青车、压路车在翻修破损的省道。
据说,泥头车的老板也竞标了这段省道的维修权,他的泥头车随意上路,压坏省道后市政还出钱让他维修,是门一鱼两吃的好生意。
陈重来到自家公寓楼楼下,抬头望去,周遭的钢筋水泥像极了一口深井,只留给他一片巴掌大小的天空
而他就在井底。
二十多层的公寓楼没有电梯,每层三十几户人家,每户房屋面积不足30平米。
压抑,太压抑了。
深呼吸几次,陈重一口气冲上十六楼,累的气喘如牛、两股颤颤,像死狗一样,趴在阳台上大口喘粗气。
他抖着手把钥匙插进锁眼里,向右拧动。
“咔嚓一
老旧的铁门发出不堪重负的喀嚓声,缓缓向里打开。
丝微弱的暖黄色光线从开启的门缝往外投射出来,打在陈重的脸上,让他莫名生出几分紧张。
家还是记忆中那固模样,不仅家具摆设没有变化,就连厨房里散发出的淡淡油烟味都是那么熟悉。
小厅里,这一世的老妈赵秋云戴着花镜,她穿着那件洗的已经泛黄的上衣,正聚精会神在穿手工。
陈重记得小学时候就看见妈妈穿着这件上衣,一直到高中都没换下来过,
老妈没有正式工作,跟回迁楼大部分妇女一样,靠着接工厂外包的订单养家,一天能赚二三十块。
有时是串手工,有时是零件注塑,有时是玩具加工或者装嵌万能插头等等。
总之只要不要求大型机器和高技术的订单,赵秋云来者不拒,并且这样做了十多年。
可以说建邺能有今日的繁荣发达,赵秋云也曾帮这座城市出过份力。
而之所以这么拼,因为她得一个人养活这个家庭,除了陈重,还有他妹妹陈晴。
昏暗逼仄的房间,三十平,一个小厅,另外是一个大间隔出来的两个小房间,陈重自己一间,老妈和妹妹合住一间。
建邺的夏天是有名的火炉,这小小的房间就成了炉中炉。
“先喝杯牛奶。”
看到陈重进来,赵秋云取出刚刚热好的牛奶面包,她每天都是算准了时间,在陈重下晚自习前就提前准备好的。
虽然现在陈重已经高考结束了,但这个习惯一直没有改。
高三男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平时学习用脑也过多,陈重晚上回家都习惯吃点东西,不然半夜饿得发慌。
陈重看着赵秋云,今年四十出头,却已经有了老态,脸色晦暗憔悴,但从五官上仍看得出年轻时的姿色。
只不过这个时候的老妈还没有查出来癌症,仍然是面色红润的健康模样。
老妈端着一杯牛奶和两片面包出来,陈重下意识就要站起来伸手接过。
急什么!”
赵秋云轻轻拍了一下他的手背:“还是烫的,等凉了再喝。”
“嗯”
老妈的嗔怪、温香的牛奶、熟悉的客厅。。。。。这一切都宛如记忆里的那颗恒星,它那巨大的吸引力,使劲将2024年的陈重拽回2010年。
不知不觉中,陈重心里蕴着一股暖流,慢慢抚平重生后的不安和焦躁,喝牛奶时有那么一瞬间,似乎感觉已经彻底投入这具18岁的身体里了。
感受着这熟悉的温馨感,陈重忍不住有些感慨。
在外漂泊多年,自己其实还是一叶无根的浮萍,生养自己的根在这里,那么这里就是任何地方都不能取代的家。
尤其是看到老妈,这感觉真的异常奇妙,只是一阵心酸涌上心头,儿子不孝,让老妈受苦了,赚了钱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让老妈住上新房,不再为生活操劳。
陈重鼻子一酸,眼泪几乎快要落下来,哽咽说道:妈,我回来了。”
赵秋云看着儿子,吓了一跳。
急急走过来道:“你,你咋了这是?
“在学校受委屈啦?跟妈说说,到底咋回事。
她伸手抚上陈重的脸颊,长期干粗活,手掌已经变得粗糙。
而陈重却不觉得有丝毫难受,因为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