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第一章(1/3)
1回不去的以往
BJ,上官莹一个人坐在她和萧然的家里。房间很大,它的作用也很大,集客厅、卧室、书房和餐厅多种功能为一体。这套房还有个三四平米只能容一个人在里面做饭的厨房,和同样大小两个人在里面就转不开身的卫生间。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的BJ,一对给人打工的年轻人有这样一套房子就算不错了,就这,还要托萧然父亲的福,因为他父亲是高级工程师,按级别标准住房面积应该是一个大三居。父亲心疼儿子,选择了自己和老伴儿住原来的两居室,特为萧然和上官莹要了一个小型套房。
上官莹和萧然虽然已经在一起生活很多年了,但他们一直是未婚同居,并没有真正去民政局办理结婚手续。他们的这种对待婚姻的方式在他们所生活的年代是比较少见的,那时很少有人敢于不领结婚证就住在一起,因为那样“名不正言不顺”。但上官莹和萧然都没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对,既然相爱,又相互信任,领不领证不重要,无论如何他们是要相守一生的。其实起初他们也没想搞特殊化,也打算像所有人那样正常走程序,只是因为萧然在他们开始同居时因为特殊原因不具备领证的客观条件(可以以后倒叙);而上官莹是一个比较前卫的姑娘,她能够理解萧然的难处;她爱萧然并且百分之百地信任他,她不觉得萧然会因为没有结婚证而辜负她;在他们的爱面前,结婚证不过是一张纸,真正维持他们之间关系的只有爱和相互的信任。这些年他们一起的生活印证了上官莹的观点,虽然他们之间也会有吵架的时候,短期冷战的时候,以及彼此对对方不满意的地方,但他们从没想过分手,至少上官莹是这样的。对和萧然的关系,上官莹始终充满自信,她认为萧然是爱她的,只爱她一个;萧然经常这么说,她当然觉得萧然是由衷的。她甚至自己偷偷想过,即便她或许有不爱萧然的片刻,萧然都不可能有不爱她的瞬间。她是那么信任萧然,以至于从没有过一丝一毫的怀疑。上官莹这样的女孩儿,无论在什么年代都是罕见的,因为她从来不去思考,为什么萧然那么爱她;她也不去考察,他真像他说的那样爱她吗?她只是一味地相信,她对萧然的信任是铁板一块。怎么说呢,要么就是她太单纯了以至于到了傻的地步,要么就是她被萧然“洗脑”了。事实上上官莹对于萧然的爱和信任有时有点儿像孩子之对于父母,从不怀疑,百分之百,却不妨碍她欣赏别的男性甚至对他们感兴趣。而萧然也总是一味地惯着上官莹,没有原则,不论对错,总是谦让,他看不得上官莹有一点儿不愉快,上官莹也就因此永远脱不了孩子气,单纯得可怕。
多功能大房间有两个窗户。一个连接阳台,三扇窗户一扇门,早上太阳从那里照进房间里来,上官莹和萧然的大双人床和一个床头柜就在窗旁;另一个是在邻接的另一面墙上,两扇窗户,下午阳光从那里照进来,然后再慢慢离去,窗下是上官莹用六个三屉柜拼接起来的大长方形桌子。桌子上铺着一个白色绣花的长方桌布,是上官莹受了丹尼尔妈妈那个圆桌布的启发,从苏联带回来的。桌子靠近窗户的地方摆着也是上官莹从苏联带回来的一套晶莹剔透的水晶威士忌酒具,桌子中央是一个鲜艳夺目的极具俄罗斯特色的煮茶壶。离大长方桌不远的墙边立着两个玻璃门的书柜,书柜里最夺人眼目的是一个苏式军用望远镜,是上官莹在莫斯科新阿尔巴特大街上的摄影器材店特意给萧然买的礼物。满房间的苏联印象……此时太阳已经渐渐西沉了。房间里有些暗,但还不用开灯。上官莹一个人坐在房间一角的书桌前,看着逐渐退去的夕阳,想着自己的心事儿。
她从莫斯科回到BJ一晃已经有半年了。同去的伙伴们早就该上班上班,该下海下海,或者重新让生活走上了以往的轨道,或者开始了新的生活——开工厂做皮夹克或者带货往返于莫斯科BJ之间。唯独上官莹,不上不下,处于无聊和不安之中。她的内心总有一种无名的躁动,但又说不清楚躁动的原因。其实上官莹心里明白,说不清的只占百分之五十,不想说出来的占另外百分之五十。以往事无巨细,只要有不明白的,上官莹都向萧然请教,仿佛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百科全书。可现在她很难向萧然描述自己理不清的思绪,而且有些思绪是不方便对萧然讲的。比如她可以讲很怀念莫斯科,但她不能讲似乎还有些想念丹尼尔。她可以讲述在莫斯科的所见所闻,但却不能讲她在梦中见到丹尼尔了。她还想说,她真想去莫斯科,可她自己都知道这不现实。她想说她不喜欢现在这样的生活,那她喜欢什么样的生活呢?总之,有许多她自己搞不清的问题,许多不知谁能帮她搞懂的问题。不能和惯用的倾诉对象萧然说,上官莹不知如何是好了。
上官莹从莫斯科回到BJ一个多月后,1991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了!偌大的历时六十九年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树倒猢狲散,顷刻间变成了许多独立的共和国,而上官莹常常惦念的地方,成了俄罗斯联邦的首都。这个重大历史事件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重磅炸弹,世界,进入一个新的未知的时代,但对于上官莹来说就是一条新闻,没有在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