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书屋

首页 > 历史小说 > 大唐儒圣:我读春秋的 > 第十五章:文院【求收藏】

第十五章:文院【求收藏】 (1/3)

2024-11-13 作者: 故徒

第十五章:文院【求收藏】(1/3)

第十五章:文院

儒道之门,科举之途,于此刻轰然洞开,犹如天光破晓,照亮万千学子的心田。他们心中的激动,非言语所能尽述,十年磨一剑,今朝试锋芒。

有人十年寒窗,矢志不渝;亦有人屡败屡战,誓要跨越那一步之遥。

文院之前,人潮涌动,一位中年儒士步出,面容肃穆,不怒自威,乃是由儒家圣院特遣至此的地方文院主考官。

“春闱科举,童生试,即刻开启!请诸位具备资格的士子入内,其余人等,请退至一旁。”主考官的声音浑厚有力,回荡在文院上空,仿佛历史的回响,激励着每一位即将踏入考场的学子。

刹那间,离愁别绪交织,考生与亲友间进行着最后的叮咛与祝福。

“心静如水,勿失勿躁!”

“父亲,您请回,孩儿即将步入文院。”

“待我捷报传来,此番童生试,我必全力以赴!”

“儿啊,家中所有期望皆系于你,定要光耀门楣!”

言罢,众人或不舍,或坚定,纷纷踏上各自的征途。

人群迅速分流,儒生们身着整洁的儒衫,宛如一群即将展翅高飞的鸿鹄,向文院大门迈进。而家属们则自动退到两侧,让出一条宽敞的道路,目送着他们心中的骄傲与希望。

“平安,我们也该启程了。”陈锦年轻声呼唤,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

李平安紧握双拳,为彼此打气:“共勉之,定不负韶华。”两人并肩融入那浩浩荡荡的儒生队伍之中。

文院门口,主考官身后,数名圣院侍从站立如松,神情严峻,他们如同现代的安检人员,仔细检查着每位儒生所携带的物品,确保科举的公正与纯洁。

每年科举,都有一尊圣院半圣的俯瞰审视,任何作弊之举都无所遁形,蒙蔽圣听之事,在此刻的科举场上,绝无可能。

“请出示考牌,打开书囊,所有带入考场的物品均需接受检查。”随着指令的下达,科举前的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而在文院深处,一座庄严的圣庙内,三位重量级人物正静静地注视着这一切。长安文院院君鲁桓,作为儒道圣院的地方文院代表,沉稳内敛;县令杨楠,代表着大唐官府的权威,面带春风;而来自京兆府的儒家五品翰林司如,则以其儒雅之风,为这场科举增添了几分文气。

司如含笑望向杨楠,轻声道:“前几日,长安县因一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而轰动,此诗之妙,犹如清泉洗心,令人叹为观止。”

杨楠闻言,笑容满面,爽朗笑道:“此诗确为佳作,李平安十年苦读,一朝顿悟,实乃天赐之才,得圣人垂青,实乃我大唐之幸。”

他治下的县域,竟孕育出一句震撼鸣州的诗篇,长安城内的各大势力皆为之侧目,身为县令的他,自是倍感荣耀,脸上洋溢着光彩。

因此,对于此次科举,他对李平安寄予了厚望。毕竟,一位圣前童生参与科举,其底蕴与潜力,自是远超寻常学子,多了一份难以言喻的优势。

“院君大人,您如何看待这位李平安?”司如翰林转而望向一旁静谧的文院院君,眼中闪烁着询问之色。

文院院君微微颔首,声音温和而深邃:“圣前童生,实属罕见。在儒道修行之路上,每位圣前童生皆预示着不凡的未来。更何况,其成就圣前之诗,乃鸣州级别,更是难能可贵。纵观人族历史长河,能于童生阶段便创作出引发鸣州异象之诗的,屈指可数。”

司如轻抚胡须,笑容可掬,目光扫过文院门前的学子们,悠然说道:“二位皆对其赞誉有加,一位称奇,一位言少,足见其非凡。”

“不过,长安书院内的几位大学士,却是对他颇有‘恨铁不成钢’之感。”司如话锋一转,透露出一丝微妙的信息。

“我昨日探访李布衣老先生,见他神色疲惫,眼眶深陷,问及缘由,他叹言连日来难以成眠。”此言一出,院君鲁桓与县令杨楠皆面露惊讶。

要知道,儒家四品大学士,修为高深,一口浩然之气足以抵御万般疲惫,怎会如此憔悴?

“究竟为何?难道只因那篇文墨用于女子之身?”院君眉头微蹙,似觉此事有些小题大做。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文墨之用,并无不妥。他们痛心之处,实则是那鸣州级辅助诗的文墨效用太过惊世骇俗,让人心生遗憾,仿佛珍贵之物擦肩而过。他们是在懊悔自己未能及时出手,阻止那文墨的流失。”司如缓缓解释,道出了其中的微妙情愫。

“李平安行事,确与常规儒生不同,更似性情中人,不拘小节。”院君点评之余,又不免忧虑:“只是,缺失了那至关重要的天降才气灌顶,他这圣前童生的未来之路,又能走得多远呢?”

司如闻言,只是微笑不语,眼神中却透露出深邃的意味,仿佛能洞察未来。他的目光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