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篇之九、“谢园送茶”之奥妙(1/6)
“尚记丁巳春日谢园送茶乎?展眼二十年矣!丁丑仲春,畸笏”。这是第四十一回栊翠庵品茶时“成窑五彩小盖钟”后面的一条重要批语。这条批语的首要价值在于时间非常明确,直至到月。从前后文含义来判断,这茶可不是一般的茶,至少贡品极别。而且,从“成窑盖钟”如此具化来看,二十年前的生活场景已经清晰浮现,当时也是用这个盖钟为长辈奉茶。所以,从批语看,与妙玉相同,她也是一位身份尊贵的美丽女子。而且,从后面的“瓜州渡口”之批,我们还可判断她并没有认识到自己已被曹雪芹写入梦中,尚不清楚自己便是妙玉的原型。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谢园送茶”没那么简单,绝非空穴来风,“谢园”也一定是个很确切的名称。
根据曹雪芹所生活的年代,批语中之“丁丑”是1757年,生肖牛年,即清乾隆二十二年。这一年,正值乾隆二次南巡,清史记载,他一路巡查过了长江,二十二日抵达苏州府。不仅奉皇太后之命“临视”了织造机房,还在嘉兴府后教场及石门镇进行了阅兵。三月十八日,到达江宁府(南京、金陵),免了江宁、苏州、杭州三府,以及附郭诸县的本年额赋,祭奠了明太祖陵。二十六日,返还京师至圆明园。
乾隆一路走走停停,所到之处很多,本文仅提苏州和江宁,其意不言自明,当然和曹雪芹家族有关。但此时的苏州和江宁织造继任郎中,都已经名花有主。而曹家也早已于雍正五年(1727年)降旨,雍正六年(1728)正月查抄,原因是大量亏空未补,却“暗中转移财产”。这条批语书写之时(1757),曹雪芹的家族已至暗多年,而《红楼梦》的全本也在西山完成,进入了增删修改阶段。
从时间上看,畸笏所指“二十年”前是1737丁巳蛇年,即乾隆二年。这年江南发生的一件大事,便是四月份,大学士朱轼奏报浙江海宁石塘竣工。与此同时,常州谢园也修建完毕。这年,出生于1715年的曹雪芹只有22岁,正值风华少年,但已经历了抄家后9年痛苦时光,他与畸笏一样,居住BJ。
谢旻1729—1733年任江西巡抚,并在1732年与高其倬、尹继善一起监编《江西通志》。修建谢园时,江西巡抚已经换成俞兆岳(1735年—1736年)或岳濬(1736年—1740年)。但既然一向清廉节俭的谢旻,会把这样一个坐落于常州(距江宁136公里)的养鹿场,改建成自己的私家园林,那一定准备长期居住。从批语看,当时谢园的主人谢旻,抑或是他的家人,不管出于何种原因,但向居住于BJ的曹家或者畸笏“送茶”,却是不争的事实。因为此时曹家还没有死绝,而畸笏的身份又非同一般,作为曹家产业的接驳者,谢旻或者家人到京,还会与他们有些交流。如此,顺便带点儿他们最爱的新采上等名茶,也就在情理之中。另外,谢旻“送茶”这年,正是尹继善回京任刑部尚书那年(1737丁巳蛇年,乾隆二年),以他与尹继善之间的关系而言,尹继善更应当在“送茶”之列,茶品则更不在栊翠庵一回所写之下。
“谢园”的出身非常明确,它是常州约园,是一处始建于明代的古典园林建筑,位于JS省CZ市区今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原系明代官府的养鹿场所。雍正四年(1726年),常州府辖武进、阳湖、无锡、金匮、宜兴、荆溪、江阴、靖江8县,史称“八邑名都”。正是曹家被查抄十年之后,清乾隆初年(1736年),作为中丞(江西巡抚)谢旻的别业,被他经营成园,从而称为谢园。后来,大学士赵翼之孙赵起(字于鞶)购得此园,修葺后改名约园。园中景物,以奇石见长,赵起于每石题一峰,成约园十二峰:灵岩、绉碧、玉芙蓉、独秀、巫峡、仙人掌、昆山片影、玉屏、朵云、舞袖、驼峰和飞来一角。并有:鞓红新馆、十二峰山房、梅坞风清、阁袭天香、南山涌翠、山半松涛、西园秋实、梅坞风清、石梁观渔、药圃争妍、云溪水榭、平台觞咏、莲渚招凉、海棠春榭、曲桥览胜、烟浮瑶岛、小亭玩月、疏篱访菊、春生兰室、息阴草堂、柳岸闻莺、烟波画舫、隔院钟声、城角枫帆等二十四景。赵起又每景写一词,以增添约园的诗情画意,故名闻江南。
因为赵起只是“修葺”,并非大规模的改造,所以“十二峰”与“二十四景”其实是谢园原有的,谢园建成之初,即是常州最好的私家园林。那么问题来了,脂批中的“谢园送茶”之人究竟是谁?送给曹家还是畸笏?我们不得而知。但“谢园”二字充分说明,江南园林是畸笏与曹雪芹脑海里挥之不去的美好回忆,而赵起后改的“十二峰”“二十四景”也一定与随园及江宁织造府有关。再次证明,《红楼梦》中的“大观园”一定会有江宁织造府的影子,而甚至我们还能推测,赵起和他父亲赵翼或许曾读过《红楼梦》。不管怎样,“谢园”在赵起手中被改成了“约园”,并在战乱中损毁。现虽又经几次重建,亦已面目全非。但无论如何,园中格骨尚在,其间花木扶疏,清流回环,有紫藤一株自怪石缝中蟠曲而上,仿佛翠盖。池面叠石假山,有石亭、曲桥、蜿蜒可通,鲜明地折射出传统的自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