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京营的前世今生;吃空饷来喝兵血(2/3)
/>可为何在他的任上,已经好几年了都未改过呢?
这不是刘大夏不想改,也不是他能改的。
成化年间之所以要让汪直掌握京营,一来是因为汪值即便是个太监,但是他行军打仗很厉害,有这个资格。
二来汪直是成化帝十分信任之人,成化帝能够屡次出兵,就因为兵权掌握在了太监手上。
只有掌握在太监手上,才能如同掌握在了皇帝手上一样。
可是到了弘治帝当朝,文官的势力已经崛起,太监不管有没有能力都被视作异端,怎么可以掌握军队?
军队的指挥、调度、训练、行政全部都回到了兵部。
然而文官的本性偏向保守,尤其是儒家的文官,只要不打仗怎么都好。
在文官的理念当中,兵者不祥。
他们虽然没有像宋朝那样,竖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将所有流民和没饭吃的百姓全部招安到军队养起来的魄力。
因为宋朝有这样的国力,但文官却放任京城勋贵子弟进入到军队吃白粮,放任军官喝兵血吃空饷。
这对文官来讲,这也是安置当兵的办法。
用这种养懒汉的办法,多少可以消磨掉武将的好战之心。
估计是学永乐大帝,削掉藩王的护卫,多给藩王俸禄,用钱把权力置换出来。
但现在刘大夏烦恼的是,朱厚照否定兵部准备调拨一万多京军前去宣府换防的作战,还直言如今京营战斗力不行,需要重新整编。
整编的人又选了身边的大太监张永,这是妥妥的夺权了。
可文官虽然崛起,但还达不到真正的完全控制皇帝的地步。
他们又自诩清流,不屑做那董卓、曹操之辈,说得难听一点就是,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
弘治皇帝立志要当一个仁君,所以对任何权利都是不争不抢,完全信任文官。
但朱厚照一上来就对文官势力发起了挑衅,节奏太快,导致文官还在弘治皇帝的惯性当中没有反应过来。
而朱厚照在这个情况下突然对京军要进行整编,倒也不是一定为了抢夺军权。
最主要的是为了让这支军队能够打仗。
因为再过四十五年,也就是嘉靖二十九年,公元纪年1550年发生的庚戌之变之后,整个大明强大的迹象就完全被打破。
从此之后战争不断,别说蒙古人一直南下入侵,就连东北的女真人,在看到大明居然空有其表之时也蠢蠢欲动。
人得居安思危呀,只有四十五年的时间给朱厚照准备。
他现在才十三岁,四十五年之后多少岁?五十八岁。
自己来了之后,总不能像原来的正德皇帝那样,三十来岁就挂了吧,说不定自己能活到五十多岁。
那时候自己难道要面临整个京军像嘉靖朝庚戌之变那时候一样,‘禁军仅四五万,老弱半之,又半役内外提督大臣家不归伍,在伍者亦涕泣不敢前。’俺答‘大掠村落居民,焚烧庐舍,火日夜不绝’?
为了不重蹈覆辙,朱厚照就必须得在如今开始训练进军,不给蒙古人将来给大明带来如同土木堡之变一样的屈辱。
当刘大夏他们来到了京营门口之时,英国公张懋率领十二团营十二位侯爷,还有各路军官十几个人一同迎出来。
张永和刘大夏都身穿官服。
张永身穿四品官服,却与文官不一样,他的官帽之上没有两根翼翅。
而刘大夏身穿绯袍极为精神的出现在武将面前。
即便英国公张懋为高权重,但是如今重文抑武,张懋也不敢托大。
而且名义上现在十二团营隶属于兵部,刘大夏就是他们的上司。
张懋立刻上前来给刘大夏和张永行礼。
“莫将参见刘部堂,见过张公公。”
在如今的官场中,武将见到皇宫里边地位比较高的太监,都只能恭敬行事,实在是让人觉得悲哀。
大家行完礼之后,英国公张懋直接了当的问道:“刘部堂,张公公,此次要如何整编?”
张永直接就发话了,“咱家在来时也了解了一些情况,京军十二团营,每营人数一万两千,十二营便是十四万。
那咱们就一营一营的查,先将人员全部到场点卯。
咱家在陛下面前表态了,一定要使账册与人员对上号,否则咱家便提头去见。”
此话一出,张懋脸都白了,冷汗哗啦哗啦就开始冒出来。
他身后那十二位侯爷,脸色也极端难看。
京军在册人员写的的确是十四万多,但这些年下来,能有一半就不错了。
多余的那都是在账面上的数字,甚至有的都已经死了,但人死册不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